和北漂不同的是,漂在香港的内地人士难以有归属感。很多人觉得,香港只是一个中转站,不会成为最终的落脚点。根据香港入境处提供给南都的数据,从2008年5月到今年6月,在港就业的内地学生累计2 .2万人。这些学生在香港的职场打拼,其内心状态外人难以真正理解。在港工作几年后,很多人都在考虑是去还是留。
“港漂是一种生活态度”
生于1988年的张志鹏是山东青岛人,2010年来到香港理工大学攻读硕士。从第二个学期开始,他就在一家公司给老总当翻译,毕业后顺理成章地留在公司,转正的同时还转岗到市场部门。
张志鹏找工作还算幸运的,很多内地学生要花几个月的时间去找工作,自己在逼仄的居住空间和面试的路上奔波,“若干年后想起这些,会是美好的回忆。”
有人仿照北漂一词,把在港读书和工作的内地人称为港漂。从2003年开始,内地学生来香港读书的渐渐多了起来,近年来人数迅猛增长。按照香港的政策,内地学生在香港毕业后,可以延期一年签证来找工作,这样难得的政策浪费了很可惜。
到底有多少内地人漂在香港,有多少内地学生进而留在香港工作?根据香港入境事务处提供给南都记者的有关内地人的数据,从2008年5月至今年6月30日,留港就业的内地学生累计22212人。从2009年至今年6月30日,内地学生累计有5.5万人在港读书。
一个明显的趋势是,内地学生去香港读书的越来越多。据说,今年香港理工大学招收的内地研究生就有900多人。
在蜗居中纠结于去留
在外人看来,留在香港工作是件多风光的事情,高度国际化的城市,干净的街道,法治的社会,周游世界的便利,言论的自由等等。但只有真正走进港漂生活,才能了解他们的真实状况。他们要承受高昂的生活成本,尤其是租房,四个人合租一个3房2厅,光房租就要1.8万元港币,房子的使用面积只有60多平米,最小的房间只有4平米。这群80后都住惯了内地宽敞的房子,对此要慢慢适应。
居住条件还在其次,语言和文化的差异,更是让大部分的内地人在香港感觉不爽,没有归属感。
如果说到婚恋家庭,生养儿女,抚养下一代,甚至面临职场的发展,很多人都在犹豫是去还是留。这里只是一个中转站,因为难以真正安定下来,大部分人最终的选择要么是出国,要么是回到内地。
当然,也有少部分人选择留下,为了“永居”或者其他。在香港学习工作满七年,就可以申请永久居民了,但是还面临要不要放弃内地户口的问题。
来港的内地人越来越多,内地与香港的矛盾慢慢凸显。今年6月,有香港网民自费在报纸上刊登广告,反对香港的大学过多招收内地学生,认为内地人抢占了香港人的工作机会。
为了一起交流分享,港漂们也成立了各种组织,在豆瓣上有在香港赚米的豆子小组,人数已经接近2000了。在新浪微博上,@爱港漂、@港漂青年汇、@港漂圈经常组织各种活动,后者的粉丝已经超过5万人了。毕业于香港城市大学的马思健来港三年多,现在从事教育工作,她和几个朋友一起维护@唯爱倾城—内地人在香港的微博,“我们是一个非营利的港漂群体,主要是人在异乡,希望无论是在港读书,还是在港工作的人,能够团结起来,一起分享快乐,一起面对困难,在这多元化但是包容度还有待提升的地方,找到一群背景相同,有共鸣的朋友,希望能在香港发挥港漂的正能量,缓解香港媒体激化下的内地与香港的矛盾。”
在豆瓣上,最热门的还是一些“人在香港”的感悟帖子。发帖人“楚楚”在蜗居中纠结“要留还是不留”,她让大家一起来写“不呆在香港的N个理由”:一辈子买不起房,或房子太小;和本地同事相处压力大,难以融合;子欲养而亲不在,不便照顾父母……甚至有人表示,他很不习惯香港茶餐厅的“拼桌”文化。组员“Cannon”写道:“其实说到底都是钱的问题,有钱就不用住蜗居和抢台吃饭了。”而“阿杜紫藤”认为,“我们因为内地的种种问题来到香港,但很遗憾,香港正走在一条巨大的下坡路上。”
采写:南都记者 宋金绪 实习生 黄淑娴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