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9月6日电(记者 于立霄)中石化“非洲牛郎门”谣言案6日在北京市朝阳区法院开庭审理。中国石化国际事业公司张某以侵害名誉权为由将发布不实信息的两家网站告上法庭。庭审现场,被告代理律师表示,文章没有写明原告张女士的姓名,因此不构成侵权。
2012年12月30日,中华网“中华论坛”出现一篇题为“中石化一位女处长深陷非洲牛郎门事件”的网帖,之后IT商业网跟帖。短短5天时间,该信息点击量瞬间达几千次,新浪微博搜索结果近10万条,境外30多家媒体刊发相关报道近50篇。
张某将中华网、IT商业网告上法庭诉称,题为《中石化女处长身陷非洲牛郎门》、《中石化处长被非洲牛郎色诱了?》报道中,含有“安捷伦公司在中石化武汉乙烯项目中,利用“非洲牛郎”色诱招标公司中石化国际事业公司的一位女处长,在投资180亿元的项目中进行暗箱操作,最终,安捷伦不仅非法中标,还多赚了40万美金”等大量不实内容。
张某起诉中还称,负面网络消息给她个人及家庭造成了巨大压力和恶劣影响,对其身心造成严重伤害,严重侵犯其名誉权,也对所在单位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要求网站承担责任,并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10万元。
今天庭审现场张某并未出席,她的两名代理律师代其出庭。代理律师称,中华网是该谣言的始发网站,中石化女处长、负责招投标等内容已经透露了原告的身份信息,熟悉原告的人,足以知道这是谁。
网站的代理律师称:“原告自称身陷牛郎门的女处长就是其本人,但是新闻从头彻尾都没有称是原告本人,我们是一个女的,也不能证明所指的就是原告,是原告自己对号入座的,所以指她本人的证据并不充分。”
经过4个多小时的庭审,审判长最后宣布,举证期限已经届满,法庭调查结束,法庭择日组织开庭进行进行辩论。
据悉,今年8月20日,“中石化非洲牛郎门”谣言制造者傅学胜被上海警方刑拘。傅学胜承认,他就是“非洲牛郎门”的始作俑者。警方经查实,傅学胜是参与中石化武汉乙烯项目竞标的一家竞标企业的分包商。竞标失利后傅炮制了“牛郎门”事件以泄私愤。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