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撤资”疑云
对于“撤资”说,李嘉诚一再否认,并回应称是正常的商业活动,请外界不要胡乱推测。当被问及是否涉政治考虑,李嘉诚则摇头否认,“没有这件事。”
《环球》杂志记者/苏晓(发自香港)
对于李嘉诚的财富和影响力,每个香港人想必都深有体会:买日用品去屈臣氏、买食品去百佳超市、办理手机业务去和记电讯、住酒店去海逸,还有遍布香港的房地产,忙碌的货柜码头……在香港,你的生活不可能与他没有关系。
富可敌国的财富,源于李嘉诚投资眼光的独到;也因此,他每次的增持、减持,都被投资者视作极具参考作用的市场指标。
而李嘉诚的商业帝国,最近却似乎正出现异动。在香港,他正在为百佳超市寻找新的买家;在中国大陆,他则开始出售多地房地产项目。与此同时,他在欧洲的并购规模越来越大。
异动背后,究竟有什么样的玄机?
大规模业务出售
“精明的李嘉诚先生在卖北京(其实应该为广州)、上海的物业,这是一个信号,小心了!”9月4日,北京诞生了新的单价地王,农展馆北路8号地块以近乎7.3万/平方米的楼面价卖出,作为地产“大佬”的万科董事长王石在自己的微博上发出了这条评论。
确实,李嘉诚最近在国内的一系列资产减持动作,引发外界广泛关注。
此前的8月29日,李嘉诚旗下长实、和黄(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和和记黄埔有限公司,分别简称“长实”、“和黄”,二者统称“长和系”)双双发出公告,称将各自下属公司分别持有的广州西城都荟广场各50%股权出手,买家均为离岸公司GCREF Acquisitions 22 Limited,两项交易预计将于今年11月29日完成,总交易金额为32.68亿港元(约合人民币26亿元)。
而之前,有消息称李嘉诚计划以60亿元(约48亿港元)底价叫卖上海陆家嘴东方汇经中心OFC写字楼,不过长江实业并未正面回复。东方汇经中心OFC毗邻上海中心,紧邻金茂大厦、环球金融中心。据报道,东方汇经中心OFC占地面积9298平方米,总楼面面积约8万平方米。
不过,和记黄埔旗下百佳超市出售的消息早已坐实,有消息称其估值最高达40亿美元(约310亿港元)。
百佳是和记黄埔旗下屈臣氏全资拥有之附属公司,是香港食物零售业的翘楚,并在澳门和华南地区占有重要的市场地位,店铺总数345间,其中香港占284间,2012年收益总额为217亿港元,市场预计其纯利率约4%。
以上三项业务的总价达到了400亿港元。
几乎买下了英国
与在香港和大陆连番售出相反,李嘉诚在海外的并购似正渐入佳境。
有媒体统计,自2010年以来,长和系总共在海外完成11笔收购,涉及1868亿港元,欧洲地区占比达96%。
欧洲的重点是英国。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李嘉诚家族控制着英国约四分之一的天然气、四分之一的电力以及约5%的供水市场。因此,有英国媒体戏称李家“几乎买下了英国”。
除英国以外,李嘉诚的商业触角也伸向爱尔兰、荷兰、奥地利、新西兰、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多个国家。
而海外业务确实给李家带来了收益。和记黄埔2013年半年报显示,其6大主营业务港口及相关服务、地产及酒店、零售、基建、能源、电信在欧洲收益总额占比最高,达到43%,其中英国占到16%,其次加拿大和香港的收益总额占比同样为15%,中国大陆的收益总额仅占11%。
因此,有分析人士认为,李嘉诚近来频频出售大陆及香港的资产,可能是为了投资欧洲市场筹备资金。
无意从香港撤资
但在坊间,有关李嘉诚家族要“减持香港,转战欧洲”的传闻沸沸扬扬,而出售百佳超市,则被认为是李嘉诚从香港撤资的序幕。
对此,和记黄埔7月21日发表公告,强调公司无意从香港撤资,市场猜测毫无根据。而李嘉诚本人也多次否认,回应称是正常的商业活动,请外界不要胡乱推测。当被问及是否涉政治考虑,李嘉诚则摇头否认,“没有这件事”。
“我相信这(出售百佳超市)是李嘉诚先生的商业决定。”香港城市大学商学院助理院长谭桂常表示。在他看来,香港的零售业已到了一个瓶颈阶段,再大幅增长的机会已经不大。百佳超市售卖民生必需品,需求稳定,长期利润率也就4%左右,在商言商,应该想办法谋求更高的回报。
“记得李先生多年前曾经说过,做生意要留有余地,要预留一些利润空间,这样才会有人接手。”谭桂常表示,李嘉诚选择目前这个时机出售百佳,十分恰当,“真要到了零售业回落的时候,再想卖就不值钱了。现在香港零售业到了顶峰,但仍有一些增长空间,尽管空间不大。”
反观欧洲,由于金融海啸、欧债危机的影响,估值被大幅调低,项目收益率差。香港京华山一研究部主管彭伟新表示,这是暂时的,眼下欧洲经济已经见底,抄底正当其时。
谭桂常说,李嘉诚在欧洲投资的水电等基础设施项目,即使在经济不好的时候,也是有需求的。而且经济有周期性,欧洲的经济也不会一直这么差,当经济复苏,欧洲资产价值就会大幅增长。从生意角度来说,欧洲才是回报更高的地方。
也有值得反思之处
那么,继百佳超市后,长和系是否还会继续减持香港资产?彭伟新不排除这一可能性,长和系下一步有可能出售的资产,包括香港的码头。“如果要卖,其卖点也不是码头行业本身,而是码头所在的地皮。”
谭桂常也表示,出售百佳可能只是李嘉诚出售香港资产的第一波,为了实现在欧洲的宏图大计,应该会继续出售香港和内地的资产。
对于长和系出售香港资产,彭伟新表示,长和系业务遍布全球,其估值并不会受到此次在单一市场的减持行动的影响。
但作为香港和华人世界首富的李嘉诚,他的大笔出售难免会产生诸多联想。
在一些香港媒体看来,这说明香港营商环境有所恶化,政府应该深刻反思。但也有一些人认为,对这种纯商业活动,实在没必要进行泛政治化的联想。
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林郑月娥在回应媒体询问时也表示,李嘉诚的决定只是商业决定,特区政府最关心香港整体营商环境和经济状况,她认为在这两方面,香港目前情况仍然非常好,是一个富有竞争力的城市,而本地消费和零售方面,按年增长可观。
林郑月娥认为,个别企业就投资组合而作出的任何决定,均纯粹商业决定,大家对百佳卖盘不需要有太敏感的反应。
作为一个例证,在出售百佳超市这一事件中,首轮共有8家海内外财团竞购。有熟悉香港社会政治动态的观察家指出,其实不必太担忧李嘉诚撤资,正在走出去的大陆资本,完全有能力填补李嘉诚留下的空缺。
而李嘉诚在大陆连番出售房地产项目,则在大陆也激起强烈反响。尤其是考虑到最近一段时间,北京、上海、杭州、苏州等地连续拍出地王项目。
有分析人士就指出,李嘉诚是跨越周期投资的高手,每次都获得超高利润,他在2008年金融危机到来之前出售上海静安寺附近写字楼就是很好的案例。而未来美国退出“量化宽松”政策,亚洲房地产和资产价格可能会有剧烈波动。
而在王石看来,李嘉诚现在减持国内的房地产项目,显然与房价过高存在泡沫有一定关系。
来源:2013年9月16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18期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