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 “中秋、国庆临近,是否会送礼?送给谁?”近日,新京报对118位北京居民逐一进行走访,受访者包括公务员、私企员工、外来务工者等各阶层人员。调查数据显示,超过7成受访者会在“两节”期间送礼,但送礼对象多为亲朋。也有24%的受访者表示,“两节”期间会给领导送礼。
此外,118名受访者中,记者抽样调查了30名送礼者的详细礼单,发现开销超过1000元者占70%,其中超过5000元者占25%。
送礼者
给父母多少钱都算不上奢侈
“中秋节给长辈买几盒月饼、营养品,这么多年我们都是这么做的”,中学老师李女士说,现在政府提倡朴素过节之风,“买些礼品应该没问题,父母也高兴。”在事业单位工作的王女士则打算给父母公婆2400元,她认为,孝敬父母花多少钱都算不上奢侈,“逢年过节一向会给过节费,这是应该的。”
据新京报此次调查数据显示,虽然超过7成受访者选择送礼,但65%的人送礼目标是亲戚和朋友。同时,近4成送礼者的预算金额在500元以下,近半送礼者选择的礼品为月饼、水果等日常礼品。
此外,24%的受访者坦陈会给领导送礼,这些受访者提供的个人信息显示,大多数人为公务员或国企员工。“送礼就是随大溜,礼品价值千元左右,刚工作时放在领导桌上后就赶紧离去,现在习惯了,也会坐下和领导聊聊工资的事情”,企业员工艾女士说。
送礼开销大多因收到“红色炸弹”
一份30名送礼者的详细礼单显示,超过70%的人开销超过1000元,更有25%的送礼者“两节”期间礼金花费超过5000元,其中不乏多名送礼开销近万元者。
送礼开销较大的受访者中,大多收到了“红色炸弹”。118人里,超过30%的人已经接到了“两节”期间的婚宴邀请。“表妹国庆假期中结婚,包了3000元的红包”;“同事扎堆结婚,到现在已经收到5个请柬了”,受访者们称,“如今一两百的礼金哪拿得出手,一般500元,好哥们至少1000元起”。
拒送礼者
民间送礼奢侈会助长政府不正之风
在33名明确表示“两节”不送礼的受访者中,也有人对过节送礼表示了不解。“我不明白为什么只有送钱送物才算表达节日情谊,中秋节的寓意是团圆,不是吃多贵的月饼”,在一家网络公司工作的郑先生说,自己和亲人很少在节日特意互赠礼品。
“国家要求政府工作人员要节约朴素,否则不正之风会带坏民风,同样,民间热衷送礼奢侈攀比,也会助长政府部门不正之风的形成”,郑先生称,“趁着假期带父母家人去远郊走走,就是最好的礼物。”
部分送礼者开销
张先生(私人企业老板)
总花销:10000元
具体安排:请朋友吃饭4000元;给父母送月饼、酒1000元;给合作伙伴送卡等礼品5000元。
刘先生(媒体人)
总花销:6900元
具体安排:参加两场婚礼随份子2500元;送4位老师礼品2000元;送亲戚礼品(12家):2400元。
邓女士(密云县村民)
总花销:3000元
具体安排:朋友孩子结婚随份子400元;给母亲现金300元,营养品300元;自己家过节吃饭300元;请兄弟姐妹和孩子们吃饭,500元;看望亲戚共6家,每家200元。
王女士(事业单位行政人员)
总花销:2000元
具体安排:回河南老家给父母亲戚送月饼、请吃饭等,1000元左右;给父母过节费1000元。
李女士(事业单位员工)
总花销:200元以下
具体安排:带单位发的礼品看望父母,再买些营养品、水果等。
何女士(北京人,公益人士)
总花销:1500元
具体安排:孝敬公公婆婆月饼、水果等,500-600元;送现金1000元。
杨先生(来京务工人员)
总花销:0元
具体安排:往年在家会给父母送盒月饼,今年留京工作就不送了,等过年时一并孝敬。
案例 1
卢先生 律师
靠过节送礼来维系关系
卢先生是北京一家律师事务所的律师,他的“两节”过节花费接近10000元。
两节期间,卢先生要给父母送月饼、营养品等礼物,还要请父母吃饭,并带他们在北京周边的景点游玩,预计总共花销需要2000元。
由于教师节刚过,卢先生打算中秋期间把礼物补上,给在京的几位大学老师送些礼品,花销大约需要1000元。
不过,卢先生过节花销的“大头”并不在长辈,而是圈内的朋友和客户,此项花费总计约5000元。卢先生跟律师圈内的朋友,主要是请客吃饭,而重要的企业客户,会赠送螃蟹代金券、月饼和购物卡等。
卢先生说,重要的客户关系需要靠过节送礼来维系,“对很多私人企业来说,过节送礼也是一个很好的公关机会”。与中秋节相比,春节的开支更多,在1万元以上。
与卢先生相似,昌平区一家私人企业老板张先生,节日花销的一多半也是用于朋友和合作伙伴。他是一家运输公司的老板,在他的1万元“两节”礼单里,给合作伙伴送购物卡等礼品,占了一半开销,达5000元。
案例 2
冯女士 私营企业文员
私企升职机会小 没必要送礼
26岁的冯女士在北京一家私营企业做行政工作,今年“两节”,她不会给领导或家人送礼,“就和姐姐两个人在北京过个节”。
“给领导送礼我觉得没必要”,冯女士认为,私营企业公司员工人数少,升职的机会小,很多人都是工作几年就跳槽换到新公司了,没必要通过送礼维持人际关系。
“我的姐姐在政府部门工作,每次给领导送礼都不会低于1000元,今年过年时,她还给领导送了价值四五千元的象牙”,冯女士介绍,“一到过节,姐姐的同事都会买礼物送给领导,不送不行,过节时向领导表示一下,更容易得到重视”。
但冯女士认为,是否能在单位升职,关键还在于个人的能力,“姐姐单位也有人不给领导送礼,但个人能力很强,升职也很快,送礼只能让领导注意到你”。
冯女士介绍,有时姐姐的同事给领导送礼,领导也会回送一些小礼物,表示感谢,但不是普遍现象。
在国企就职的受访者大多也会选择给领导送礼。郭小姐刚刚参加工作,在一家国企就职。她称,因为今年国庆要回家,所以决定为单位领导准备一些家乡特产。“在国企,给领导留下好的印象很重要,所以送礼还是有必要的。”
因为不知道领导喜欢什么,山西人郭小姐打算给领导送些山西汾酒,同时也会买一些其他的山西特产送给同事。“如果是会被提拔的同事,更应该送礼。”
案例 3
高先生 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入行15年 “礼越送越多”
“礼是越送越多的”,作为北京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高先生总结十几年的从业经历时感叹。
高先生说,约15年前,自己大学毕业刚入行时,在国庆节给自己的领导送出第一份“礼”—高级香烟。随后,高先生的事业平稳发展,从年轻的律师做到多所房地产公司的法律顾问,身份也从律师从业者变成了律所主任。
“从抗拒送礼到习以为常”,高先生说,随着职位的升迁,送礼的金额、种类也变得越来越“高级”。
“今年送什么、多少钱,我保密。”高先生表示,送礼的对象早已不是律所的领导,已经变成了更高级别的领导。“送礼也有好处,起码领导知道你懂得感恩,以后求人办事就容易了”。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石明磊 李雪莹 李禹潼 李馨 朱自洁 黄颖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