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周岁以上
老年人口数量
2012年
1.94亿
2020年
2.43亿
2025年
超3亿
谢景豹 制图
《意见》指出,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2012年底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94亿,2020年将达到2.43亿,2025年将突破3亿。
国务院发布相关意见,确立未来养老服务业发展目标
规划发展城市养老服务设施,人均用地不少于0.1平方米
中国政府网昨日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有专家认为,这是新一届政府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采取的应对人口老龄化、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同时填补服务业发展“短板”、拉动消费、扩大就业的一举多得之策。国务院印发的这一“意见”,是指导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未来养老服务业发展目标:即到2020年,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养老服务产品更加丰富,市场机制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业持续健康发展。
【面临的困局】
“未富先老”、“老漂”进城……
我国当前养老面临三大困局
在公立养老院“一床难求”之下,“银发一族”还面临着异地生活遭遇种种不便、商业养老保险水平较低等诸多困境。其困局主要有四:
困局之一:养老院“一床难求”
至2012年底,我国建成的各类老年服务机构为4.4万个,拥有床位416.5万张。近2亿老龄人口“抢”400万张床位,老龄人口的快速增长与养老服务设施发展缓慢的矛盾一直突出。
困局之二:无处安放的“老漂”
或因子女缘故、或因照顾第三代、或因治病等原因,本应在家乡安享晚年,却来到陌生的城市定居、生活。对许多“老漂一族”来说,语言不通、习惯不同可以克服,目前仍处于城市间签订协议探索过程中的异地医保结算瓶颈则成为现实的困难。
困局之三:储蓄养老下的“未富先老”
中国平安养老保险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杜永茂认为,目前的中国式养老是储蓄性养老,而不是投资性的养老。由于难以实现增值以积累养老金,出现了储蓄养老下的“未富先老”。
【确定的任务】
城市规划设置养老服务设施
人均用地不少于0.1平方米
《意见》明确了今后一段时期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主要任务。
一是统筹规划发展城市养老服务设施。各地在制定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时,必须按照人均用地不少于0.1平方米的标准,分区分级规划设置养老服务设施。
二是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网络。积极培育居家养老服务企业和机构,引入社会组织和家政、物业等企业,兴办或运营形式多样的养老服务项目。
三是大力加强养老机构建设。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机构。开展公办养老机构改制试点。
四是切实加强农村养老服务。各级政府用于养老服务的财政性资金重点向农村倾斜。支持乡镇五保供养机构改善设施条件并向社会开放。
五是繁荣养老服务消费市场。积极开发老年产品用品,培育养老产业集群。
六是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机构。
【透露的信号】
试点金融养老、以房养老
意见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逐步使社会力量成为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主体。业内人士指出,意见的出台,释放出了政府要打破“包办”格局,让社会资本在养老服务市场中“唱大戏”的强烈信号。
求解民办养老机构“运营难”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表示,此次出台的意见,在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市场的土地、税收、补贴等关键要素上都实现了突破。
探索养老机构“公建民营”之路
意见提出,政府投资的养老床位应逐步通过公建民营等方式管理运营,积极鼓励民间资本通过委托管理等方式,运营公有产权的养老服务设施。
试点金融养老、以房养老
金融养老、以房养老,是国外较为普遍的养老模式,但在我国才刚刚起步。此次国务院出台的意见提出,逐步放宽限制,鼓励和支持保险资金投资养老服务领域。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