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我国电视购物市场规模达到578.3亿元,同比增长27.10%,增速明显。随着电视购物市场规模越来越大,背后的乱象也频频出现。近来,多起商家利用电视购物欺骗消费者的事件被媒体曝光。
据《金陵晚报》报道,有南京市民日前通过电视购物渠道购买的苹果5手机变成了时尚果5代;而另据《东南快报》报道,在“原价2万元的6件金首饰只卖199元”这样诱人的电视广告中,不仅“金首饰”的含金量为零,“首饰”还含有超标近3000倍的致癌物质……
从节目主持人声嘶力竭地介绍,到远低于正常市场价格的售价,再到最终进入消费者手中的与广告内容大相径庭的产品,中国式电视购物为何会乱象频现?
电视购物本身是舶来品,上世纪80年代在美国被成功商业化后,于1992年被我国广东省的珠江频道引进。在最初的数年里,由于电视普及程度低,电视购物并未充分形成产业化。2001年,我国电视购物市场规模仅为6亿元。而到了2012年,我国彩电存量达到了5.35亿台,有线数字电视用户已超过1.4亿户,有线数字化程度约66%。有线电视的普及使得电视购物时代不可避免地到来。
但是,由于频道数量有限,中国的电视购物模式,并未像其它发达国家一样去建立专门的电视购物频道,而是将电视购物节目化,融入到正常的电视频道之中。也正因如此,一些广告商便借助于正常电视频道本身所具备的媒体公信力,诱惑消费者上当。
电视购物吸引消费者的方法不外乎两种,其一是激发无聊时刻消费者的非理性需求,其二是诱惑消费者参与一种价格游戏。在网络时代的冲击下,电视的受众群体中老年人和家庭妇女占据很大比例,而上述两种方法其一是利用了这些受众闲暇时间多,容易在电视购物广告的“狂轰滥炸”下产生非理性消费需求,其二则是击中了这两类消费群体喜欢便宜商品的消费偏好。这就不难理解为何一些电视购物广告明显具有夸大之嫌,但消费者依旧趋之若鹜跳入“坑”中。
尽管相关主管部门对电视购物进行了多次整顿,并出台了多个相应的管理办法,但由于在实际监管过程中存在多头管理,使得监管力度依旧薄弱。
面对较低的违法成本和巨大的经济利益,一些电视购物广告商夸大产品宣传、产品功能以假乱真,甚至将产品广告包装成所谓 “新闻”以蒙蔽消费者牟取利益。
现在,中国电视购物行业销售额占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不足1%,而在发达国家,这个数字是8%~12%。从长远来说,中国的电视购物行业仍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但是,由于监管不力等多重因素,当前电视购物行业乱象频生,很可能会让这个行业因为失去消费者的信任而最终走向没落。
目前,已经包括央视在内的多家电视台,拿到了全国性家庭购物电视频道牌照,中国式的电视购物,正在逐步向频道化的正常发展模式转型。电视购物“正规军”的发展壮大能否破除行业乱象,值得我们拭目以待。
有专家建议,可以考虑建立电视购物消费第三方支付或交纳消费维权保障金制度,以确保广大消费者权益得到有效维护。
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这句话不仅是说给那些贪图便宜而上了个别虚假电视购物广告当的消费者听的,也是说给那些试图通过虚假电视购物广告蒙蔽消费者以牟利的广告商和产品厂商,以及个别纵容虚假电视购物广告以增收的电视从业者听的。毕竟,任何一个行业,在透支掉当下信用的同时,也就透支了自己的未来。
记者 赵昂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