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9月18日电 香港《大公报》18日刊载原中国资深外交官柳凡的文章《中国牢牢掌握南海主动》,文章指出,目前,中国—东盟《南海各方行为准则》有序推进,《准则》事关整个地区未来行为规则的制订,不能被个别问题所定义,更不能把个别或几个国家的意志强加给其他国家。而目前的整体局势可以说有利于中国。
文章摘编如下:
9月14日至15日,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下称《宣言》)第六次高官会和第九次联合工作组会议在江苏省苏州市举行。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刘振民和泰国外交部次长西哈萨共同主持高官会。各方在友好、坦诚的气氛中就进一步全面有效落实《宣言》、加强海上务实合作深入交换了意见,并在落实《宣言》框架下就《南海行为准则》(下称《准则》)举行了磋商。这次会议是去年7月中国和东盟外长同意就《准则》开始进行磋商之后举行的首次会议,标志着双方就《准则》磋商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南海准则》有序推进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宣言》是中国和东盟国家就南海问题签署的首个政治档,对维护南海和平稳定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继续全面有效落实《宣言》,符合各方共同利益,有助于促进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 会议回顾了《宣言》落实情况,充分肯定2012年以来落实《宣言》取得的积极进展。
会议认为,有关各方召开三次落实《宣言》高官会和三次联合工作组会议,制定并有效执行2012年工作计划,开展了防灾减灾、海洋生态等领域的合作,保持了落实《宣言》对话与合作良好势头。各方一致同意继续全面有效落实《宣言》,深化务实合作,为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健康、稳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会议批准了2013-2014年落实《宣言》工作计划。中国提出建立中国与东盟国家海上紧急救助热线、举行中国与东盟国家海上联合搜救沙盘推演等合作倡议,泰国、印尼等国家也提出了海上相关合作倡议。
在《准则》磋商中,与会各方就如何推进《准则》进程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同意遵循“循序渐进、协商一致”的磋商思路,从梳理共识开始,逐步扩大共识、缩小分歧,在全面有效落实《宣言》的过程中,继续稳步推进《准则》的进程。会议决定授权联合工作组就《准则》进行具体磋商,并同意採取步骤成立名人专家小组。与会各方同意加强相互沟通,增进互信,积累共识,排除干扰,为把南海建设成和平之海、友谊之海和合作之海而做出不懈努力。各方还同意通过外交管道尽快确定下次高官会和联合工作组会议的时间。
众所周知,《宣言》签署十多年来,对稳定南海局势、推进南海合作发挥了有目共睹的重要作用。但近年来菲律宾等南海声索国频频出击,不断在南海问题上製造并挑起事端,推动争议国际化、 抢占蚕食南沙岛礁、加大争议区资源开发等,刻意挑战中国的底线,严重侵犯了中国在南海的正当权益,这种行径实质上破坏了遵守《宣言》的承诺和彼此间的政治 互信基础。为应对这一趋势,中方今年同意于今年9月中国与东盟各国首次就《准则》举行磋商。
王毅遍访东盟七国
王毅外长自3月正式当选外长之后,4月底5月初就访问了泰国、印尼、新加坡和文莱,6月底至7月初参加在文莱举行的东亚系列外长会,与一些东盟国家外长进行了密集会晤,8月初又访问马来西亚、老挝、泰国和越南,走访了东盟十国的7个。在出席在泰国举办的“中国东盟高层论坛”上,王毅提出,处理有关南沙岛礁争议,可以“三管齐下”:一是由直接当事方通过协商谈判达成解决方案;二是落实《宣言》,并在此过程中逐步推进《准则》的磋商;三是积极探索“共同开发”。在越南,王毅外长又提出“四点看法”:一是反对“速成论”,要对准则的制定有合理预期;二是要协商一致,要照顾各方舒适度,不能把个人意志强加于 人;三是排除干扰,有关国家不应“反其道而行之”;四是要循序渐进,协商确定制订《准则》的路线图。
整体局势有利中国
值得指出的是,中国同东盟签署《宣言》的成功经验在于协商一致,寻求最广泛共识,照顾各方舒适度。如今,地区局势已发生深刻变化,《准则》的制订关系到各方利益和地区长治久安,更需要有充分的空间和时间来磋商交流,不可能一蹴而就。当前关键在于继续落实好《宣言》,为推进《准则》进程创造必要条件和环境。《宣言》和《准则》并不是为了解决具体争议,而是为了共同维护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南海问题不是中国与东盟之间的问题,而仅是中国同少数东南亚国家的问题。《准则》事关整个地区未来行为规则的制订,不能被个别问题所定义,更不能把个别或几个国家的意志强加给其他国家。
当前,中国和东盟各国面临着共同制订地区行为规则的历史性机遇。各方应该本着合作共赢的精神,在落实好《宣言》的过程中协商确定制订《准则》的路线图,以务实的态度一步一步向前推进,真正把南海建设成和平之海、友谊之海与合作之海。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