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长沙9月18日专电(记者周楠)又是一年“九一八”,提醒着国人“勿忘国耻”的凄厉警报在我国多地响起。在湖南省东安县井头圩镇芭蕉村张家冲后山上,四下安静,村民刘孟江低头烧着纸钱,祭奠着一位在抗日战争中英勇牺牲的中国将军。
这是一座简陋的将军坟,直径3米左右,坟高不足1米,坟用简易的水泥墙箍了起来,后面立了一个简易的墓碑。69年前,将军战死沙场埋葬于此,刘孟江的祖父刘理谷主动承担了守墓的重担,“将军带兵打日本鬼子,英勇战死,有这样的军人,是我们的骄傲,我们不能忘记!”为此,刘家祖孙三代接力守护着将军墓。69年来,岁月变迁,将军墓依然完好。
埋葬于此的抗日将军叫王甲本,生于1901年。他一生戎马,参加过淞沪会战、长沙会战、常德会战等多次对日大型战役,屡立战功。因对日作战有勇有谋,身先士卒冲锋在前,这名国字脸、身材高大的军官,被誉为“硬仗将军”。
1944年秋,时任国民革命军第79军军长的王甲本,率部在湖南永州一带阻击日军。9月7日,在一次紧急转移中,只带着一个手枪排的王甲本,在东安县山口铺附近与大批日军遭遇。双方激战,但终因敌众我寡,王甲本与手枪排官兵与日军拼刺刀肉搏后,壮烈牺牲。
后续部队赶来后,看到王将军的头部、面部、颈部均被刺伤,胸间和腹部均被刺刀捅开,尤其是两个手掌,被刀锋绞得血肉模糊,露出了白骨。王甲本成为我国抗日战争中唯一一位和敌人拼刺刀牺牲的军长,朱德等八路军将领为他写挽联寄托哀思。王甲本也于1985年被民政部批准为“革命烈士”。
王甲本牺牲后,部下将王将军与副官吴镇科简单入殓安葬。此后,守墓士兵离开。风雨侵袭,加上村民的猪上山拱土,坟土松动,将军棺材露出了角。
村民刘理谷住在山下,见到将军墓没有得到守护,他决定自己义务看护,定期修缮和祭祀。“文革”刚开始,“造反派”要来挖坟。刘理谷挡在墓前,怒目圆睁,“这里埋的是军人,是打日本鬼子死的,你们不能动他的坟。”
1982年,刘理谷过世,临终前交代儿子刘本智:不管王家后人出不出现,只要刘家人在,就一定要管好将军墓。
“到了我父亲这一辈,就把王将军当成自家亲人了,上坟时都是求他保佑家人健康平安。”刘孟江回忆说。最近15年来,王将军与吴副官的后人从黑龙江、湖北、云南等地前来祭奠过五六次。烈士的后人见到将军墓保存完好,拉着刘家人的手,眼泪哗啦啦地往下掉。
2008年,刘本智老人过世,守墓的担子传给了刘孟江。今年43岁的刘孟江家里常年种着二三十亩田,做农活时经过后山,会去将军坟看看,刮风下雨后去填土排水。每年的春节、清明、七月半,刘家人都会来祭奠。
近年来,东安县对王甲本烈士墓的保护越来越重视。东安县统战部副部长蒋中秋告诉记者,他们与王家后人一起多次制订王甲本烈士墓的修缮方案,但对方案的部分细节,双方一直未能达成一致,因此修缮工作也没开展起来。
9月18日,来自长沙等地的志愿者前来王甲本墓前拜祭,并立起两块烈士事迹碑。不过对于刘家人来说,下一代的守墓工作将更加艰难,刘家三兄弟只有刘孟江留守村庄,他唯一的儿子是个先天性脑瘫患儿。但看到越来越多人来将军墓祭拜,刘孟江很高兴,“只要我活着,我会一直守下去。”
作者:周楠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