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明镜周刊》曝光美国国家安全局监控国际金融交易的丑闻,引起欧洲强烈反应。据“明镜在线”9月17日报道,欧盟内政事务专员马尔姆斯特伦表示,如果美国违反同欧盟签订的数据保护协议,同其他机构共享SWIFT数据,欧盟将考虑终止同美国的金融信息合作。欧洲议会7个党团中,有4个已经明确提出,在美国澄清事实前需要暂停欧美金融信息合作。
多种方法入侵SWIFT网络
SWIFT是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的简称,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是全球最重要的金融通信网络之一。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通过它相互交换电文,完成金融交易。接入该网络的金融机构超过8000家,遍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明镜周刊》获得的美国国家安全局秘密报告显示,美国情报人员使用多种方法侵入SWIFT内部数据通信。
“9·11”事件后,美国以反恐名义强烈要求欧盟提供相关金融交易信息,遭到欧盟拒绝。在华盛顿反复施压下,2010年双方签署《恐怖分子金融追踪项目协议》,但欧盟要求美国严格保护数据隐私。《明镜周刊》说,美国明显违背了这一承诺。美国国家安全局2011年一份秘密报告把SWIFT电脑称之为“目标”,秘密数据搜集则被称为“定制接入行动”。美国至少在2006年就自由进出SWIFT网络,并能够任意阅读银行在SWIFT打印机上的内容。美国国家安全局负责监控银行资金流动、信用卡和转账数据的数据库到2011年储存了1.8亿个独立数据集,大多数数据将在数据库里保存5年。
美国情报机构以金融交易是“恐怖分子的软肋”为由最大限度地搜集各种金融数据,这无疑同各国法律和国际规范相冲突。美国金融监控的重点集中在非洲和中东地区。2010年夏,一名中东商人想向国外汇一笔钱,金额高于5万美元。他要求汇款不经过美国,银行名字也要保密。但这些信息最终仍然进入了美国国家安全局的数据库。
通过监控和汇总金融数据,美国国家安全局能够轻而易举地了解每个人的动向,包括去过哪些地方、同谁进行联系以及通信习惯等。值得注意的是,美国财政部在选择监控目标方面同美国国家安全局进行密切合作,双方工作人员定期互换,时间长达几个月。
除了监控SWIFT网络,美国情报机构还监视信用卡交易信息,项目名为Tracfin。由于很多银行都用短信方式通知客户交易信息,这一“后门”被美国情报人员利用。约有70家银行受到监视。据披露,这一项目至少从2009年起就已启动,大型信用卡公司也不能幸免。在2010年的一次内部会议上,美国情报人员详细描述了他们如何从复杂的维萨信用卡网络中寻找突破口,并最终渗透成功。情报人员说,他们的入侵目标是欧洲、中东和非洲的维萨卡用户,目的是为重点信用卡协会搜集、解析和消化数据。维萨公司发言人表示不清楚网络曾遭到非法入侵,并强调只在收到法院命令或其他合法程序情况下,才会提供信用卡交易信息。报告显示,2011年9月,在Tracfin项目下,信用卡相关的数据和短信息占了美国国家安全局数据库容量的84%。
监控手段无所不用其极
通常情况下,全球金融数据首先被美国国家安全局一并纳入数据库,然后进行分析,并对加密数据进行解密。美国情报人员最初只能对加密过的银行客户的交易信息进行解密,现在他们已能进入某些金融机构办公场所的内部加密系统。美国国家安全局分析师曾得意地宣称,这让他们得到了全新的金融数据,以及解密过的金融机构内部通信。情报人员还抱怨金融世界的变化太快。他们曾经侵入了西联汇款的网络,但2008年西联汇款强化了数据保护,把美国国家安全局的情报刺探挡在门外。
为了在海量信息中捞针,美国情报人员还编写了“搜索指南”手册,一些情报人员还自己开发出电子工具,用来迅速甄别信用卡信息。
欧美关系面临更多变数
中国人民大学德国研究中心副主任孟虹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由于德国近几十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美国,“棱镜门”事件并不会从根本上影响德美关系。
不过,美国大规模监控国际金融系统的做法仍在其盟国内部引发疑虑。职能相当于美国国家安全局的英国政府通信总部曾从法律层面审视了监控金融数据的行为,并重新界定同美国的合作。英国情报机构承认,储存和共享敏感数据是严重侵犯人权的行为,因为海量数据中很多其实并非他们的监控目标。
《明镜周刊》说,马尔姆斯特伦在沉默一段时间后表示,美国必须“立即和准确地说清事件,不能隐瞒”。德国绿党欧洲议会的议员阿尔布莱希特指责美国“公然违法”,并强调欧盟需要暂停同美国的金融信息合作协议。美联社的文章认为,窃听丑闻一再发酵,将给双方关系带来更多变数。
(本报柏林、北京9月18日电)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