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2013年9月19日播出《水灾过后 家园难建》,以下是节目实录:
刚刚过去的夏天,陕西延安也遭遇了自1945年有气象记录以来过程最长、强度最广、暴雨日最多的持续强降雨,不仅造成了不少人员伤亡,还导致当地大量的房屋被冲毁。如今洪灾已经过去一个多月,那些遭受洪灾的老百姓生活怎么样?被洪水冲垮的房屋是不是已经修好?在入冬之前他们能否住进安全温暖的房子呢?带着这些问题,《经济半小时》记者康敬锋在延安灾区进行了采访。
一:延安暴雨导致窑洞坍塌,村民急需资金重新建房
陕西省延长县郑庄镇,是延安市遭受洪灾比较严重的乡镇之一。通往乡镇和村里的道路损毁严重,房子有不少已经倒塌和损坏。石马科村村民许德兵家的几孔窑洞已经被坍塌的黄土掩盖。他告诉记者,25号大雨过后,就来得及带上铺盖离开了。
许德兵告诉记者,这孔窑洞是父母居住的窑洞,塌方已经把门窗打烂并压在了黄土下面,里面的东西现在已经挖了出来,只留下灶台和睡觉的火炕。
这些荆条编制的筐是许德兵家用来装粮食的,已经被打烂,而原来专门存放这些粮食的一孔小窑洞已经完全坍塌。许德兵说,粮仓里边有黑豆、黄豆,这瓮都塌了,也就是那个山里的猫把什么东西给吃了,米、黄米、糜子、谷子一些东西全给压了。这些东西基本上够一年多吃的,下来算的就是得八九袋粮,连玉米大概有9袋多,差不多10袋粮食了。
许德兵和父母当时出去的时候,没有想到窑洞会塌,也就没有把粮食带走。洪水过后,当他们回到家里的时候,坍塌的土方已经把存放粮食和工具的窑洞完全掩埋,为了避免发生次生灾害,当地干部不让他们进入坍塌的窑洞。
许德兵的母亲:“我过来看到就哭,说吃什么啊,粮食都压到这里边了,怎么吃啊。老婆、老汉哭了一会儿,那算了回吧,这娃娃们不让我拉箱子。最后所有干部来了说不让拉,就再没动,两个后生不想挖,我们老两口上手挖的。”
许德兵和父母冒着危险,从坍塌的窑洞里把一些家具、电器,以及做饭用的锅碗瓢盆搬了出来,另外还把埋压的粮食、煤炭等挖出来一部分,我们看到很多没有挖出来的粮食,现在已经发芽长出了幼苗。
许德兵告诉记者,抢出来的就中间这么一圈子,能吃的,能用的。剩下来的都是发霉的,人闻着都是发那种霉味的。
许德兵和哥哥住的窑洞虽然没有坍塌,但是窑顶已经出现了很多裂缝,随时都有坍塌的危险。家里种田用的农具和物品暂时放在这个窑洞里。
许德兵:“时间长了,再下雨多了,它就估计也要塌了,门就那样了,现在也不敢挖了,也没办法往出挖了,你要挖这个地方,你看这土都是活的,说不准时间就要下来。这些地方基本就不能住了,也就不能说是再挖什么了。”
这次长时间的降雨不仅摧毁了许德兵家的窑洞,降雨引发的泥石流还把他家的果树和田地一并冲毁,今年地里的庄稼几乎是颗粒无收。
现在许德兵一家暂住在村委会的房子里,他和哥哥睡一间平房,父母住在另外一处窑洞里。在他和哥哥睡觉的房里地上,晾晒着抢挖出来的玉米、糜子、荞麦等粮食,这也是他们家里主要的口粮。这些粮食,徐德兵说能吃就吃,不能吃就喂鸡。玉米已经发霉人是不能吃了。现在家里也就是吃的面、米,都是买的。
许德兵告诉记者,住在村集体的房子里毕竟不是长久之计,现在政府鼓励村民在地质条件好的地方建房,每户还补助3万元,但是对于许德兵这样的贫困家庭,建房的启动资金都没有。许德兵说一个是建房需要五六万元钱拿不出来,另外村里根本就没有好的地基,有好的地基还要跟人商量,也不是容易的事情。
在郑庄镇另外一个村子沙滩坪村,村民王振华带着记者进入他家看似完好的两孔窑洞,记者看到里面的墙皮大片脱落,湿漉漉的墙体已经出现了很多裂缝,由于下雨导致窑顶重量加重,随时都有坍塌的危险。旁边两孔窑洞是王振华侄子的房子,房顶上的墙皮已经完全脱落,地上堆满了掉落的泥土,里面的石头都开裂了。
王振华:“这个房子不敢住,谁敢住,那叫谁也不敢住,你看那么危险。你看裂缝多危险,根本不敢住人。”
洪水过去之后,为了解决家里6口人的临时居住问题,王振华在院子里搭建了一顶救灾帐篷,另外把一个原来堆放杂物的简易房腾出来住人。帐篷里住了一家六个人。
王振华和妻子带着孙子在这个简易房里住,两个儿子和女儿、女婿在院子里的帐篷里睡觉。王振华说天气暖和的时候,帐篷还可以住人。但是现在天气一天天变凉,等到天气寒冷之后,这种帐篷里就不能住人了。
政府鼓励自建住房的政策出来之后,王振华就在自家院子外面的一块空地上开始建新房,目前房子的地基已经打好,就等着砖瓦匠来砌墙和盖房顶。他们希望天气上冻之前把房子盖好住进去。在等待砖瓦匠的时候,他们一家正在做一些基础工作。
王振华告诉记者,这五间房子需要十几万元钱。家里钱不多,为了能够省一些钱,王振华一家舍不得请小工,建筑材料也是尽量利用家里原有的一些石块,打杂的工作也都是王振华一家人自己来干。王振华说前期购买建筑材料、打地基基本花光了家里的钱,而且还向亲戚朋友借了一些钱,他希望能够早点拿到政府的补贴资金。王振华大儿子告诉记者,他们听说政府一户给补三万块钱,能补助一点是一点。
按照当地灾后重建的政策,王振华和已经结婚的大儿子可以得到两户6万元的建房补贴资金,这样可以解决一半的建房资金,但是前提是要把原来的窑洞扒掉,把宅基地还给村集体,但是王振华家的窑洞却拆不了。
驻村干部刘旭:“我们的政策就是要拆它了,现在是这两家的房子,窑洞一拆,别的房子就保不住了,一个窑,别的窑就跟着塌了。所以要拆这边,那边就不同意,我们要回去汇报,讨论怎么办,要不然把门窗下了还是,因为这是有危险,还是跟那家商量,叫他也鼓励盖房子,也拆了。”
刘旭是郑庄镇武装部部长,同时也是沙滩坪村的驻村干部,他说像王振华家的情况,政府会拿出一个专门的办法,争取让他们早点拿到补贴资金。
刘旭:“像他资金困难,他地基起来了,他要叫给他预借一点,我们能考虑这几天给他预借一点钱,叫他把材料买回来,建房子的速度加快,叫他天冷之前住到房子里边,要不是帐篷现在也住不成,只是住到里边冻得不能弄。”
二、土地被毁 牲畜无粮 受灾户面临生计难题
受灾农户当前最需要解决的就是住房问题,现在主要的方式就是投亲靠友、租赁住房,利用闲置公共用房临时安置一些受灾户。另外,除了住房外,由于农田被冲毁、养殖业受损严重,受灾农户的经济来源一下子变得困难起来。
延安市宝塔区麻洞川乡也是洪灾受损比较严重的乡镇之一,当记者来到麻洞川乡的雪水湾村时,村支部书记高春胜正在刚刚搭建的临时板房里忙活着,他说要在天气转冷之前,把房子里的地炕修好。
高春胜告诉我们,这两间临时板房一间父母住,一间自己居住,把地炕铺好之后,冬天房间里就不会太冷,可以作为过渡用的临时住房。现在搭建这么一个地炕政府补助1000元,加上两间补助2000元。对于残疾人、五保户,还有的3000、4000元,主要就是解决过渡。
高春胜家的窑洞就在对面,在这次洪水灾害中坍塌,记者看到坍塌的黄土已经将窑洞完全掩埋,透过挖开的口子,能够看到里面的家具和物品。
高春胜:“这个比较最典型的土窑塌了,塌了就是这半孔窑就不见了,原来你看你上了固,房子给塌了。老土就撑不住。撑完了拿挖掘机挖开,把衣服弄出来,看看能不能穿了。能不能挖开,这么多土你看这,都塌了这些土都得挖开。”
高春胜告诉我们,这个地方已经无法居住,当地政府也不让在这些地质灾害地区重新建房,他打算到镇上去申请购买一套安置房。
高春胜:“我们乡政府弄了一个小区,对想离开这个地方的,到那里买房子,住单元房子,到我们乡上那个小区就是9公里,就是开那个农用三轮,就是15分钟,就能回来。像我还养猪,我老婆娃娃都在乡上安置,我在这儿,这儿自己弄好。
高春胜是村里唯一一个50岁以下的男劳力,其他村里50岁以下的男劳力都出去打工了,作为村支部书记,他只能留在村子里。现在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就是养猪,他还种了八亩多玉米,这些玉米收获后用来养猪。但是受灾以后,特多母猪就处理,有的都已经有儿子了,处理了,不敢喂了。
高春胜原来养了15头母猪,还有一些后备母猪,但是现在只有7头母猪,其他母猪都在前些天处理了。
高春胜:“暂时要人,没办法养了,而且受灾了以后,这个牲口不太好养。各防疫也难防,这产仔也下降了,忙的把猪给淡忘了,所以今年后半年的牲口,虽然当时受灾没有死亡,但是后来以后,也产不出小猪。”
高春胜告诉记者,原来这些母猪每月可以下20多只小猪,基本都可以成活下来,这样就可以收入近万元,刨去饲料、防疫等成本,每个月都有四五千元的收入,但是现在不仅没有收入,还在往里赔钱。
高春胜:“昨天晚上下的一窝猪儿,下的十几个,就活了6、7个,还有那摊子。也下了10几个,只剩了3个。最起码得活5个才能够本,要不然母猪都不够。”
高胜春提到这些死去的小猪,就不断叹气。他说受灾之后村里的自来水也损坏了,当时喂猪的水都是脏水,另外灾后一直在忙村里的灾后重建工作,根本没有时间照顾这些母猪,导致母猪有的流产,有的营养不良。等这些猪仔长大一些就卖掉了,他已经不能再喂了。不仅是因为猪仔的成活率低,而且自己家用来喂猪的玉米减收了八成多。往年亩产一万多斤,现在只剩下1200多斤。
记者在高春胜的地里看到,到处都是山上冲下来的枯树干,根本看不出这里曾经是村里最好的耕地,高春胜说不仅今年没有收成,明年能不能有收成还要看能不能及时把这些枯树干清理干净。
杜修常是延安市宝塔区松树林社区高窑村的村民,在7月份的洪灾中杜修常家的四孔窑洞完全倒塌,在原来窑洞的地基上他又盖了三间新房。
在窑洞坍塌之前,杜修常从里面抢出了一些家具、电器,后来又用挖掘机挖出了一些生活用品和粮食,他说窑洞塌了之后,一家人就没有住处。刚开始的几天,下雨的几天,就在学校住着,雨停了以后,家里人又学校里住了十来天。
8月20号,政府每间资助1000元建起了这个临时板房之后,杜修常和妻子带着孙子就有了一个临时的住所。但杜修常的妻子告诉记者,这个房子里面潮,天天要晒被子,不晒那就潮的说不来,地底下都湿着。天天玻璃就掉着汽水泡,太潮了。现在房子修不起就是这么天天愁着。
洪水过去没有多久,杜修常就开始响应政府号召,开始筹措资金重建自己家的新房子,现在房子主体已经起来,花了将近5万,但是后续的钱还没有着落。现在家里的积蓄基本上快花光了,但是要想能够住进新房还有许多工序要做,而每一道工序都要花钱。杜修常告诉记者要住进去连粉刷还得四万。但现在钱还暂时没有。买油毡也得五六千,门窗再七八千,再粉刷这些匠工还得一万来块,匠工和小工的钱。这个花的钱用处多了。
房子主体完工之后,还要进行房顶的防水处理、房屋的粉刷,这些都是需要请匠工来完成,可是杜修常已经等了很长时间。他说由于周围村子都在进行灾后重建,不仅导致建材价格上涨,砖瓦工的价格也在上涨。杜修常希望能够早点拿到政府的补助资金,这样就可以把剩下的工序尽快完成,入冬之前全家人就可以住进新房里。
不过杜修常还有一个担心,他说洪水过后,政府也发放了一些米面油,加上挖出来的一些粮食,目前吃的基本可以解决,但是到了明年却不知道怎么办
杜修常家里有十八亩土地,每年种玉米能有两万元左右的收入,然而这次洪水把他家的玉米基本上全部冲毁,这些耕地短期内很难恢复,那么也就意味着不仅今年没有收入,明年的收入同样没有着落。
杜修常:“平的都是玉米地,都是好一点的地,就跟这个地似的,都是好一点的投入地,这是我们最好的头类地,就是口粮地。这就是泥石流害的。这样明年种,困难就有了,你看这块儿石头,有一些地上的肥土全部没了,全部没了。”
三、延安市:集中一切可用资金 全力灾后重建
灾后重建最主要的就是资金。那么灾后重建,老百姓能否得到更多的资金支持,他们入冬之前能否住进温暖安全的新房子呢?在延安市政府,副市长杨霄向我们介绍了整个延安市的受灾情况,他说7月3日到7月26日持续强降雨,给延安市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据统计调查,全县、全市城乡有74322户倒塌,或严重损毁。造成74000多户,23多万人无家可归,同时造成40多人伤亡。
据了解,陕西省要求延安市在一年半的时间内,解决所有倒塌房窑群众的住房问题,其中农村是69245户,城市是5077户。就地重建占到农村受灾户的大约40%多,现在已经开工三万多户,建成了五千多户。
杨 霄:“我们要求就地重建的,今年年底前全部建成,进入重点镇的今年要全面开工,并且到入冬前完成这个基础建设。”
据了解,目前群众自建房和城镇化集中安置大约需要80多亿的资金,各级政府财政能够落实20多个亿,群众的自筹资金大约在30个亿左右,但是还差将近30亿的资金暂时还没有落实到位。
杨 霄:“集中一切可利用的资金,都能够用到灾后重建上来,县上也按这个具体在实施,所以说我们集中一切资金用在这个老百姓的建房上,通过这些措施确保灾后重建的工作,有序的进行。”
半小时观察:
对于边远山区的农民来说,一年辛苦劳作也就是几千元的收入,让他们拿出几万元修建房子,确实是困难重重。而当地政府由于财政收入少,也很难拿出足够的钱来帮助受灾户修建房子,此外,当地冲毁的道路、水利设施、农田等,还需要大量的资金来维修。无论是东北还是陕北,今年夏天的水灾都造成了惨重损失,而这些地方的财政又并不富裕,现在,如何帮助当地群众安全顺利过冬,解决他们的生产生活难题,应该是当务之急。我们呼吁国家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这些地区的灾情,尽快进行深入调研并拿出帮扶措施,我们也呼吁全社会对这些受灾群众的境况予以关注,当我们在中秋圆月之下与家人团聚、吃着月饼的时候,还有许许多多的同胞正住在大堤上,住在安置房里。希望我们一起努力,帮助他们重建家园。
主编:熊曼琳
记者:康敬峰
摄像:毛云李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