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9月22日报道 境外媒体称,南京即将举行地铁调价听证会一事引起了人们对听证会制度的热议。
据香港《南华早报》9月21日报道,南京地铁调价的听证会定在下月中旬举行,市物价局宣布自愿申请参加听证会的人只能旁听不能发言。
南京官员说,这次地铁听证会9名消费者代表由消费者协会推荐产生。南京市物价局承诺听证会前15天将公布消费者协会推荐的9人名单及身份。
然而公众似乎难以满意,他们说,消费者协会与公众没有什么关系,多数人从来不和消费者协会打交道。人们也质疑为何政府让消费者协会推荐听证会代表,而不是从自愿参加听证的个人中选取。
报道指出,听证会制度是中国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推出的,以便让群众在关系他们生活的事情上有发言权,比如水费、电费的调整和公共交通的调价。但由于参会代表几乎总是支持政府的提议,听证会直接变成了“涨价会”。
报道称,南京的听证会只是中国内地众多类似听证会之一,这些听证会采取半透明的方式,不公开成本以及调整价格的具体程序等细节。这样做似乎只是为了帮助政府轻易操纵物价和避免真正的公开辩论。例如,参加听证会的消费者代表的比例太少:南京的这次听证会有21人参加,包括7名政府官员,两名专家学者,还有来自地铁运营公司、出租车公司和公交汽车公司的代表各一名,而消费者代表只有9人。
在5年前的一次关于手机漫游费的听证会中,与会者里只有5名消费者代表,而当时中国的手机用户有5亿。
还有人质疑参加听证会的人是如何被选上的。一些人似乎把参加听证会当成了自己的职业,被内地媒体称为“听证会专家”。在2004年到2011年,成都一名老妇被选中参加了19次听证会,而长沙一位中年男子参加了17次听证会。他们两人都没有就涨价事宜提出任何反对意见。
听证会很少被现场直播,只有很少的媒体代表被允许参加听证会。
报道说,官员们也忽视了关于扩大听证会内容范围的意见,有人建议听证会的范围除了对公共效能和公共交通的定价,还应该包括攸关民众利益的颇具争议的事情,比如影响环境和公众健康的大型工业项目。如果事情在早期的公众听证会得到充分讨论,那么以后遭到民众抗议的几率就会降低。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