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中国与乌克兰完成一笔大交易。
据香港《南华早报》22日报道,乌克兰将向中国提供300万公顷(1公顷约0.01平方公里)农田,用作粮食与肉类的生产地。
这是中国最大的海外农业投资,也是中国公司向海外扩展耕地的重要一步。
总投资超过20亿美元
据报道,这一项目由中国的新疆建设兵团(成立于1954年)和乌克兰KSG农业公司于2013年6月签订的,合作总投资额将达26亿美元。
乌克兰KSG农业公司主营方向包括农业种植、畜牧、蔬菜生产、园艺、出口种子、食品生产等。旗下第一家企业创建于2001年,拥有土地5000公顷,随后规模逐步扩大。今年5月,KSG曾来新疆建设兵团下属的共青团农场考察。
中乌每年100多亿美元的总贸易额中,农业所占比例不足5%,但近几年两国合作发展十分迅猛。
2011年,中乌农业开始合作,时任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签署了关于建设中乌农业合作园区的谅解备忘录。去年,两国农业贸易额为3.64亿美元,但是今年上半年已经达到3.3亿美元,增长46%。
2012年,中国进出口银行批准向乌克兰提供30亿美元农业贷款。两国设立了一个联合建设项目基金,2013年可望得到捐款6亿美元。
“欧洲粮仓”
乌克兰是传统农业大国,曾为苏联时期重要的农业基地,盛产小麦、玉米、土豆、甜菜、亚麻、向日葵等,尤其是后三者的种植量及其加工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较大份额。
值得一提的是,乌克兰誉有“欧洲粮仓”的美称,这主要得益于它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拥有世界上30%的黑土资源,居世界首位(另两块黑土带分布在美国的密西西比河流域,以及中国的松辽流域和三江平原)。
不过,资金和技术是其农业的短板。黑土含有丰富的矿物质,自然肥力很高,但耕性差,水分有效性低,在有动力机械和灌溉条件下,农业生产潜力才可得到发掘。乌克兰专家认为,中国投资将有助于提高乌克兰的技术标准。乌方将用上述投资用于在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赫尔松地区和克里米亚的2万公顷土地上安装滴灌系统。
用来种植作物和养猪
据报道,根据这份为期50年的协议,乌克兰初期将向中国提供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位于乌东部,前总理季莫申科的家乡)的10万公顷(相当于香港的面积)的农田,主要用于种植作物和养猪。
农田的产出将以优惠价卖给中国的两大国有粮食企业,整个项目最终将扩大到300万公顷(相当于浙江省1/3的面积,乌国土面积的1/20,占乌总耕地面积10%),乌克兰也将因此成为中国最大的海外农场。
乌克兰《基辅邮报》说,这是中国在海外最大的租地(或买地)项目。
新疆建设兵团发表声明说,农业耕作项目是中国粮食保障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符合中央政府关于把粮食生产外包给海外农场的战略。这还有助于新疆建设兵团的发展,为中国劳动力提供海外就业机会和提高他们的收入。
海外屯田
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乌克兰农业专家分析,中国以全球9%的耕地养活占全球1/5的人口,既是奇迹但同时也面临较大压力。中国可耕地面积有限,必须通过扩大海外农业规模,才能确保足够的粮食供应。
北京安邦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农业研究团队高级研究员丁力(音)说,中国国内粮食产量连续10年增长(粮食自给率保持95%),但对进口粮食的需求也在增长。中国2012年进口了约1400万吨谷物,比2011年增加逾150%。
丁力说:“随着城镇化速度加快,消耗导致粮食需求上升,国内粮食价格一直高于全球价格,因此,中国进口的粮食越来越多。”
其实,“海外屯田”已经成为很多国家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战略。以日本为例,由于耕地少,人口众多、饮食结构变化等原因,粮食自给率已下降至39%。为此,日本开始在海外谋求路径,目前它在海外拥有1200万公顷农田,相当于其国内农田面积的3倍。
据路透社报道,2009年,中国的海外农田面积超过200万公顷。比如,在南美洲,黑龙江省的北大荒集团在阿根廷开发了23.4万公顷土地种植大豆和玉米,重庆粮食集团斥资3.75亿美元在巴西种植大豆,花了12亿美元在阿根廷开发基地种植大豆、玉米和棉花。(综合环球时报报道)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