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院的护工在陪老人聊天 养老院供图
近八成受访者不愿送老人进养老院,原因是自己不放心、老人不想去
省民政厅:今后养老院将有星级标准,省里也将制定政策监管
对于很多长年奔波在外的人来说,送父母进养老院,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但相关调查显示,八成受访者不愿送老人进养老院,原因是怕老人在养老院受虐待。
河南省民政厅老龄处处长田开胜说,去年,省里已在制定养老机构的服务标准,像酒店一样,对养老机构进行分级,预计不久就可以实施。
河南商报记者 段艳超
故事
A
保姆不“保险”
他送父亲进养老院
9月17日下午,荥阳和佑尊长园的棋牌室里,72岁的李大爷正跟几位“园友”打麻将。他患有老年痴呆症,发病时连最疼爱的孙子都不认识。
李大爷的儿子李方(化名)是做生意的,平日很忙,以前都是请保姆照顾老爷子,但保姆换了七八个,问题不断。
除走丢好几次外,一次晚饭后,因保姆缺少医疗常识,刚服用过头孢的李大爷喝了两杯酒,差点酿成悲剧。最后,经过考察,李方把父亲送到养老院。“养老院再好,毕竟不是家。”李方无奈地说。
该养老院有300多张床位,住的几乎全是半失能、失能老人,有10多名自理老人,都是陪老伴的。
上海和佑养老集团华北运营中心相关负责人彭一伟说,失能老人需要24小时照顾,子女没这个精力,医院不愿接收,请保姆又不放心,所以大多住在养老院,这些老人多有儿女,家境还不错。
调查
B
近八成受访者不愿送老人去养老院
和李方一样,很多人将送老人进养老院视为无奈之举。媒体一项调查显示,78%的受访者不愿送老人去养老院,原因主要是老人不想去,自己对养老院不放心。
“绝大多数自理老人,不愿住养老院。”彭一伟说。
2010年,全国老龄办研究课题显示,“子女无力照料”和“在养老院比在家好”是老人选择机构养老的原因,这两个原因分别达到44%和39%,还有原因是“不给子女添麻烦”。
郑州一家养老院里,表扬信有厚厚一摞。其中,老太赵丽(化名)因生病头发脱落,经过护理员的仔细照顾,长出了头发,她非常开心地说:“在这里很好,护理员就像我的闺女,对我很好。”
但更多人对养老院的印象是“脏乱差”。“这是人们的传统印象,现在改变非常大。”一位业内人士说,这种传统印象,带来的就是不信任。
他举例说,不久前,一位女子称护理员对老人说话声音大,态度差。原来,她在房间里装了窃听器。
业内人士说:“养老院还在规范发展,目前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希望社会对养老院多些包容。”
探访
C
郑州有近40家养老机构,规模参差不齐
目前,郑州有老年公寓、养老院近40家,规模参差不齐,床位共5000多张。
记者走访了其中一家养老院,综合楼里有礼堂、棋牌室、康复训练室、教堂等,住宿楼铺着防滑地板,医师24小时值班,护理含100多项服务。只是,这里的价格也不菲。试营业期间,两人间每月床位费2100元,伙食费800元,护理费根据护理等级每月480元~3500元。
王先生的父亲偏瘫,他去只有几十张床位的养老院咨询过,费用每月3000元左右,但屋里异味大,一个护工照顾四五个老人。
郑州唯一的公办养老院郑州市老年公寓,220个床位已住满。自理老人每月不到2000元。
行业
D
今后养老机构将有星级标准
河南省民政厅老龄处处长田开胜说,这些年,针对养老机构,省里主要是制定政策和相关标准,进行监管。
他透露,去年省里已经在制定养老机构的服务标准,“像酒店一样,分星级。根据国务院的意见,还要做一些修订,预计不久就可以实施。”
田开胜说:“对养老机构,每年都有年检,郑州今年就有几家养老院年检没通过被关闭。”
现象
E
老人的“医养”需求迫切
根据我国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专家推崇的“9073”模式,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分别应占90%、7%、3%。
需要“医养结合”服务的老年群体逐年加大。困境是,养老机构不断提高护理员的专业水平,但仍不足,而医疗机构床位紧张,也无法满足需求。
河南一养老院董事长豆雨霞说,未来养老院的发展,“医养结合”是趋势。
未来
F
“公办民营”是发展方向
9月13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以下称“意见”)。
“意见把养老服务提升到产业的高度,所附45项重点任务分工,涉及几十个部门,都有明确的时间节点。”郑州市民政局老龄处处长段玉田说。
豆雨霞建议,整合民政、社区、医疗等部门资源,利用社区内的共同配套用房,设置不同规模的居家养老服务点,由政府统一配置设施,通过招标委托民间养老机构运营。田开胜也表示,“公办民营”是养老业发展的方向。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