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经过14年的变革逐渐成熟,目前已经基本实现“应贷尽贷”。但实施中仍面临贷款额度偏低、服务人员不足、商业银行贷款意愿不强、部分学生无力履约等等困难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韩振朱青李春惠
西南政法大学研一学生温珙竹来自四川省内江市农村,由于家庭贫困,她大一入学时申请到了2.2万元的国家助学贷款,如今不但顺利完成了大学本科学业,还因成绩优秀被学校推荐为免试研究生。
“大学通知书附带了一张家庭情况表,上面告知了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的条件,我在村委会开具了家庭贫困证明,并在县民政局盖了章,拿到学校就顺利贷到了款,非常简便。”温珙竹说。
本刊记者在多地采访了解到,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启动以来,申请手续不断简化、制度设计日益科学、惠及学生范围不断扩大,发挥了积极重要的社会保障性作用。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经过14年的变革逐渐成熟,目前已经基本实现“应贷尽贷”。
在众多学生解决了燃眉之急的同时,这项政策的实施仍面临贷款额度偏低、服务人员不足、商业银行贷款意愿不强、部分学生无力履约等困难,妨碍了助学贷款的保障力度,有待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加强基础建设、提高助学效果。
三大困境
据了解,目前助学贷款主要用于学生在校期间的学费和住宿费,最高每年不超过6000元。贷款期限原则上按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学制加10年确定,但最长不超过14年,最短不低于6年。对学制超过4年或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位、第二学士学位的学生,相应缩短学生毕业后支付本息的期限。助学贷款利率执行贷款发放时的基准利率,贷款利息按年计收,借款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利息由财政全额贴息。
受物价上涨、学费升高等因素影响,目前申请国家助学贷款人数增多与商业银行放贷意愿不强之间的矛盾突出,凸显我国助学贷款面临的三大困境。
一是贷款额度偏低,部分贫困学生难“解渴”。记者走访了解到,一些三本院校以及部分医学、艺术类等特殊专业学费较高,而随着物价的攀升,学生的住宿费及生活费也在年年上涨。虽然申领助学贷款较容易,但最高额度为每年6000元的贷款,很难完全解决许多贫困学生的学费和住宿费问题。
被安徽医科大学护理学专业录取的大一新生闫军军,正在办理助学贷款申请。他的父亲因先天身材矮小而基本不具有劳动能力,母亲患有眼疾,生活也比较困难。但为了帮助孩子梦圆学业,他的父母坚持外出打工挣学费,闫军军每年1.5万元的学费,对他们来说如同天文数字。闫军军给记者算了笔账:加上生活费、住宿费,一年花费至少2万元,四年下来至少要8万元,除去贷到的2.4万元,剩下的钱怎么办?
二是商业银行贷款意愿低,给学生申请带来困难。记者采访了解到,由于助学贷款额度小、件数多以及贷后管理工作繁琐,曾经开展国家助学贷款的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等商业银行纷纷退出助学贷款领域。
安徽省由国家开发银行与农村信用社共同承担了助学贷款业务。记者了解到,一些学生在向当地农信社申请生源地贷款时遭拒,只能转向国开行申请贷款,这给不少偏远地区的贫困学生带来了不便。
一些学生表示,农信社网点在农村地区覆盖较密,若能为他们办理助学贷款,可以帮助距离县城较远的学生减轻家庭负担。因为国开行往往只在县城设立一个办理点,部分住得远的学生来回路费就要几百元钱,这对贫困学生来说是笔不小的开支。
三是贷款人数攀升,造成服务人员紧张。近年来申请助学贷款及续贷的学生人数逐渐增多,造成处理相关业务的服务人员比较紧张。一些边远贫困区县不但人力匮乏,还缺乏硬件场所和设施配备,这给助学贷款的效率和效果都带来了一定阻碍。
安徽省长丰县国开行学生资助中心经办人卢健告诉记者,目前该中心只有5名工作人员,而近三年申领助学贷款的数量都在1300人次左右。工作人员除了负责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还负责中职、普高、社会捐助和零散资助等事务。全县有2万名在校大学生,预计2015年的审贷量会进入高峰期,因此人手会更加紧张。
长丰县教育局学生资助中心主任葛群等人建议,针对目前国家助学贷款额度尚难以满足需求的状况,可以考虑灵活变动贷款额度。“比如,可以根据学生被录取的学校类型、专业类型等,分档分级地确定学生可贷款的额度,而不是‘一刀切’。”
一些学生和基层教育部门学生资助中心工作人员表示,由于政策性银行的分布范围有限,应充分调动商业银行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利用其广泛的网点分布,提高学生贷款的效率,节省学生申请贷款的开支,可以重点利用邮政储蓄和农信社的优势。
部分学生未履约之因
记者了解到,学生四年贷款金额一般在2.4万元以下,约定毕业后开始返还本金。但受一些因素的影响,部分学生无力履约。
一是丧失劳动能力。郭海是贵州大学2004级计信学院学生,2008年毕业后在贵州和重庆两地辗转求职均不顺利,2010年郭海患心肌炎引发严重精神疾病,家人多次将他送到医院治疗,已花去医疗费十几万元。郭海的父亲郭正明说,自己是普通退休职工,每月有3000元左右退休金,妻子长期卧病在床,随着小儿子患精神病,大儿子失业,一家4口的生活压力让他喘不过气来,多年积蓄已花光,还向亲朋借了几万元,“经济困难,助学贷款也还不上。”
二是没有找到工作。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的李云波在校申请到5600元国家助学贷款,但毕业后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按照贷款合同约定,他要在毕业后两年内返还全部的贷款,他没有办法只能违约,直到毕业三年后才将贷款还完,但已经形成了不良的信用记录,并对其申请住房贷款造成了负面影响。
三是工作收入低。安庆师范大学2009级学生朱峰,毕业后在安徽临泉县的一所民办学校担任教师,一个月收入仅2000元。在校期间他贷款1.2万元,并选择20年的还款期限,毕业第一年只还利息,一年约两三百元;第二年开始还本息,每年1300元左右。钱虽不多,但还款压力非常大。“我本身生活压力就很大,每月生活费就要一千多,工资只能勉强维持,平时根本不敢买东西。有时手头紧张了,就只能先拖欠银行的贷款。”朱峰说。
记者了解到,上述三种原因造成的经济困难是学生无法按时还款的主要原因,这种违约现象在贫困地区较为普遍。据统计,到2009年,贵州省国家助学贷款学生自付利息违约率达79%,列全国第一;到2010年底违约率达47%,列全国第三;到2012年12月违约率仍达29.84%。
贵州省学生资助管理办公室主任周忆江说,“我们联系上1000多违约学生,多数是因经济困难无法还款。如果一名学生4年贷两万元,年利率按7%计算,仅利息一年就要还1400元,这点钱看似不多,但对那些贫困家庭来说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刚毕业的学生如果还没找到工作,要拿出1000多元还息的确难以承受,这还不包括还本金。”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一些地方的教育部门、放款银行与各高校采取了多项措施追缴欠款,虽然取得一定效果,但仍有部分学生没有还款。
安徽省的部分地方政府和教育局一起,每年年初会通短信平台对进入还款期的学生不断进行提醒,有联系不上的学生就由其家庭所在地政府帮助进行提醒。从2013年1月起,贵州按月通报助学贷款违约总体情况和违约率在前10名的县、高校,并将违约通报抄送相关县人民政府。
各县、高校对暂时联系不上的学生,其应还本息由各县、校先行垫付,再继续进行清收。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党支部副书记戴靳称,部分学校和银行签订担保协议,一旦学生无法按时还款,学校就要进行垫付。因此一些学校为了保证学生还款,甚至暂扣学生的毕业证。
贵州省学生资助管理办公室干部李春妍说,教育部门每个月需统计贷款学生还款情况,还要发通报,每天打千个以上电话联系未还款学生,联系不上的要上门,工作量巨大,“电话、飞信、QQ,找家长、同学、老师、村委会、居委会,为了联系学生,什么方法都用尽了。有时清收工作付出成本几千元,只能收回几百元,还造成了人手紧张。”
据介绍,截至今年6月底,贵州省国家助学贷款自付利息违约率降至12.56%,仍有4000余名贷款毕业生没有还款。□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