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流的牛栏江水,让滇池治理迎来加速置换水体降低污染的重大拐点,久旱缺水的昆明有了应急备用水源,但滇池流域的城市发展还须“量水而行”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李自良吉哲鹏
9月25日,清澈的牛栏江水顺着100多公里的输水线路奔流而下,最终在昆明市北郊的一处防洪公园注入盘龙江。投资80多亿元、调水100多公里的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正式通水,今后每年将有5.7亿立方米、满足Ⅲ类水质标准的牛栏江水进入盘龙江补水滇池。
这意味着滇池治理将迎来加速置换水体降低污染的重大拐点,更意味着久旱缺水的昆明有了应急备用水源。水利专家认为,加上滇中调水工程的进一步推进和实施,滇池流域水污染治理、滇中地区资源性缺水“两大危机”将获突破,这也是云南水资源配置由分散配置为主向分散配置与流域和区域统筹配置并重转变的里程碑。
但水利和环保专家提醒,滇池水环境的改善须依托“环湖截污和交通、外流域引水及节水、入湖河道整治、农业农村面源治理、生态修复与建设、生态清淤”六大工程,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是六大工程之一。在“不让一滴污水进入滇池”与“引入清水置换水体”并重面前,大规模“围湖造城”应为滇池治理让步,滇池流域城市发展还须“量水而行”。
“引牛入滇”始末
秋风飒飒,滇池正值开湖,渔民的点点白帆荡漾在“绿波”上。这“绿波”,就是如同梦魇的蓝藻。目前,滇池外海、草海水质仍为Ⅴ类或劣Ⅴ类。
昆明的“母亲湖”滇池流域面积2920平方公里,是云南人口最密集、人类活动最频繁、经济最发达的区域,集聚了全市57%、全省8%的人口,是云南省经济、文化中心区域。
早年的粗放式发展让昆明付出了极其沉痛的代价。在上世纪60年代,滇池草海和外海水质均为Ⅱ类,70年代为Ⅲ类,70年代后期水质逐渐恶化。1988年以后,草海水质总体变差,水质为劣Ⅴ类,外海水质在Ⅴ类和劣Ⅴ类之间波动。
至此,滇池富营养化日趋严重,生态系统受到破坏,成为我国污染最严重的湖泊之一。2007年全国“三湖”水污染治理工作座谈会后,云南新一轮保卫高原明珠的战役全面打响,虽然成效卓著,但滇池水环境恶化趋势尚未根本好转。
昆明市滇池管理局表示,在减少入湖污染的基础上,只有每年向滇池补水才能够实现改善滇池水环境的目标。对此,云南省制定了《滇池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提出“湖外截污、湖内清淤、外域调水、生态修复”四大举措,确立了“环湖截污和交通、农业农村面源治理、生态修复与建设、入湖河道整治、生态清淤、外流域调水及节水”六大工程。
拯救滇池的目光转向水质较好的牛栏江。在一次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调研中,云南省委书记秦光荣历数“引牛入滇”5年来的发轫与破茧:
调研阶段。2003年,云南省研究滇中引水的同时,就提出了滇池补水问题,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到2007年前后共提出了14个方案;
决策阶段。2007年9月到2008年4月,多次研究后最终择优确定了牛栏江德泽补水方案,并明确由省水利厅组建项目实施班子;
实施阶段。2008年12月30日控制性工程试验场地开工,到建成通水期间。这一阶段重点明确了建设主体,方案纳入滇池治理规划,建设资金得到保障,各项工程披荆前行;
运行阶段。工程建成通水以后进入运行阶段。目前,云南省政府已明确工程运营管理机构,成立具有一定行政职能的调水管理机构负责跨流域、跨区域水资源的配置管理,着手完善日常运行管理工作。
三大工程“组合拳”
700多年前,元朝名臣赛典赤·赡思丁就主持开挖盘龙江、疏浚海口河,这些工程至今仍在发挥作用。
此后,滇池周边兴水利除水患工程就从未间断过,特别是近年来开展了大规模的滇池治理,已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一方面滇池周边地区人口急剧增加,另一方面自然补水减少,仅靠区域分散配置水资源方式已不能解决日益严峻的供需水矛盾。
水质较好的牛栏江是金沙江右岸一级支流,发源于昆明市寻甸县,流域面积1.37万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49.5亿立方米,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相对较低,全流域只有16%,下游只有2.5%。
2008年底,为了配合滇池水污染综合治理其他五大工程措施的同步建成、共同发挥作用,牛栏江-滇池补水控制性试验场地工程开工建设。
云南省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建设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刘加喜介绍,工程总投资为84.26亿元,位于曲靖市和昆明市境内,由德泽水库枢纽、干河泵站和输水线路三大主体工程组成。
德泽水库枢纽位于曲靖市沾益县境内的牛栏江干流上,由大坝、溢洪道、导流泄洪隧洞、发电放空隧洞、坝后电站组成,总库容为4.48亿立方米。2012年9月18日,德泽水库正式下闸蓄水。
干河泵站选址在曲靖市会泽县田坝乡和昆明市寻甸县河口乡交界的干河村附近。刘加喜介绍,干河泵站总装机90兆瓦,设计流量为23立方米每秒。今年7月30日,干河泵站首台水泵机组带水调试成功。
输水线路布置于牛栏江左岸,线路起点为干河隧洞进口,落点位于昆明市松华坝水库下游约3公里的盘龙江左岸。输水线路总长115.85公里,其中隧洞长104.3公里,占线路总长的90.23%。今年6月16日,输水线路实现全线贯通。
“这是云南省目前投资最大、中央补助最多、工程建设最快的单项水利工程,树立了水利建设史上的新丰碑”,在工程通水现场,秦光荣说。
滇池治理大拐点
“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是滇池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六大工程措施的关键性工程,在实施环湖截污、入湖河道整治等综合治理措施的基础上,能有效增加滇池水资源总量和提高水环境容量,加快湖泊水体循环和交换,对于治理滇池水污染、改善滇池水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云南省水利厅总工程师张天明说。
据中国水科院等权威部门研究,随着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等外流域调水工程的实施,滇池水情将发生较大变化,滇池可利用水量将比目前现状水平翻一番,2015年前滇池流域水资源供需基本平衡,“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将让高原明珠重现光彩”。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环境工程设计分院副总工程师、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设计副总工程师强继红表示,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是滇池治理六大工程之一,在其他五大水污染治理工程体系全面落实并达到预期治理效果的前提条件下,引水才可能使各水情条件下的滇池外海水质总体达标。
在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云南水利部门委托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鱼类专家开展了牛栏江水生生物调查与影响评价专题研究。长期的调查结果表明:牛栏江既没有发现长距离洄游性鱼类,也没有发现产漂流性卵的土著鱼类,大部分鱼类可在一定江段及支流完成其完整的生活史,工程建设不会造成牛栏江土著鱼类物种的灭绝。
“牛栏江和滇池均属金沙江流域,输水线路不与沿线自然水体有水量交换,输水线路也没有将牛栏江和滇池两个自然水体连通,生物双向入侵的可能性很小。”强继红说,为了保证牛栏江取来的水质达到Ⅲ类水质的要求,工程在输水线路隧洞段还采取了相应的防渗措施。
随着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的建成通水,曾参与该工程环评的昆明理工大学教授侯明明也看到了“采芳亦有江南意,十里春波远泛花”的希望。
侯明明认为,滇池治污之所以进展缓慢,一方面滇池是内陆高原地质断层陷落湖泊,自净能力减弱,水体平均三四年才能置换一次。另一方面,位于城市下游的入湖河道接纳沿途大量工农业生产废水及居民生活污水。
“随着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的实施,配合滇池水污染防治的其他措施,可以通过5到10年的时间,通过加速水循环的方式把污染降低。但在滇池周边,具有净化功能的湿地面积没有显著增加,在这种情况下,滇池得到根本治理的前提是对大规模‘围湖建城’说‘不’”,侯明明说。
水资源优化配置新路
奔流的牛栏江水让久旱缺水的昆明市松了一口气。云南虽是水资源大省,但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与人口分布和生产力布局极不匹配。公开资料显示,人均水资源量仅300立方米的昆明水资源极度缺乏。同时,随着城市的迅速扩大和人口的增加,昆明城市供水量已从上世纪90年代的日供水三四十万立方米,猛增到现在的90万立方米。
这样的水资源量和城市日供水量,在正常年景都有一定压力。2009年入秋以来,昆明市连续多年遭受严重旱情,城市供水水源水库蓄水逐年下降,不得不采取分时段限制供水。
这一难题将被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化解。云南省水利厅厅长陈坚介绍,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通水后,作为昆明市的备用水源,该工程将满足昆明地区的城市应急用水需求,极大提升城市抗击供水危机的能力。
张天明、强继红等人介绍,但随着滇池水环境的改善,昆明、曲靖等滇中城市的资源性缺水迎来解决的“曙光”。其中,该工程中的德泽水库将逐步转向曲靖市供水,可满足曲靖-陆良坝子的用水需求。今后,滇池可利用水量每年将增加近6亿立方米,这些水量在改善滇池水环境之外,将极大增加滇池下泄水量,可作为下游滇中产业新区的主要供水水源。
水利专家认为,从长远看,随着滇中调水工程的进一步推进和实施,每年再向滇中地区补水30亿至35亿立方米,滇中城市资源性缺水“瓶颈”将得以突破,云南桥头堡战略的实施和滇中经济产业新区发展有了有力的水资源支撑。
滇中兴则云南兴,昆明兴则云南兴。以此为标志,云南水资源由分散配置为主,逐步向分散配置与流域和区域统筹配置并重转变,水利支撑保障能力大大增强,“兴水强滇”战略提速升级。
“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是云南优化配置水资源的一项重大工程,是滇池水污染综合治理的一项关键性工程,也是改善昆明地区水生态环境的一项重大民心工程。”秦光荣说,“既要解决滇池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更要通过这个项目的实施,探索云南跨流域(区域)统筹配置水资源的水利建设新思路、新途径、新方式。”□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