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埃及清场行动到叙利亚化武危机,国际社会又一次为中东乱局所深深困扰。从2010年12月开始的被西方舆论称为“阿拉伯之春”的西亚北非动乱,并没有给这片已经充满族群教派争斗、社会经济矛盾的地区带来预想的春天,反而使久拖未决、反复激化的巴以问题之外,又增添了新的动荡名单:伊拉克、伊朗、埃及、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叙利亚……
新矛盾掩盖旧矛盾,新战争难抹旧伤痕,这一地区从不缺乏话题,也从来少不了国际角力。大国在这一地区的存在与干涉,不仅深刻影响了当地的局势和地缘政治,更成为国际社会势力此消彼长和格局变化趋势的最佳体现。
它的未来何去何从?又将如何影响国际局势和格局?而中国在这一地区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和对策?《瞭望》近日走访了国内外多位专家学者,就此进行研判。
华黎明:中国前驻伊朗大使、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特邀研究员
李国富: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中东研究中心主任
殷罡: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所研究员、中国中东学会副秘书长
梅新育: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
努哈·贝吉尔:开罗美国大学国际关系学教授
尤伦·梅特尔:以色列哈伊姆·赫索格中东问题研究中心主任
穆罕默德·阿卜杜勒-瓦哈卜·萨基特:阿拉伯国家联盟前驻华大使、赫勒万大学中埃关系研究中心教授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乐艳娜
驻开罗记者田晓航
驻大马士革记者刘阳
驻耶路撒冷记者孟博
“变”与“乱”是
下一阶段中东的主要特征
李国富:中东正处于一种变革和变化之中,“变”和“乱”是其最基本的特点。
“乱”一直就是中东的基本特点。目前,叙利亚和埃及局势还没有稳定下来,突尼斯也还在动乱之中,总体来说,“乱”这一特点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还难以改变。
叙利亚和埃及之后,伊核问题也要粉墨登场,它将往哪个方向发展取决于很多因素,往和平还是紧张方向走都很难说。
在这一地区我们看到,以前的“美国主导”发生了变化,美国主导该地区事务的能力和意愿都明显下降,制约因素增加,俄罗斯国家力量正在增强。大国之外,该地区的一些国家,比如沙特、土耳其、伊朗也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和博弈,都想在变化中争取推动局势朝对自己更有利的方向发展。
另外,以前人们都认为什叶派和逊尼派的斗争是中东动乱的一大特点,但埃及发生的变化让人们发现,教派内部、世俗力量与宗教之间的矛盾也非常突出。说到底,不管是族群斗争还是宗教斗争,这背后都是地缘政治的角力。在全球多极化格局越来越显著的情况下,这种角力所带来的后果就是“变”与“乱”,短期内如此,长期则很难判断。
华黎明:埃及军人重新控制局势,叙利亚大规模内战给西方人所谓的“阿拉伯之春”画上了句号。两年以前,中东北非多个国家群众上街示威,结果是,埃及的街头政治和选票政治双双失败,叙利亚爆发内战。阿拉伯国家街头政治浪潮到此暂时画上句号。
从伊拉克战争到叙利亚战争,中东地区的族群和宗教矛盾重新被激活,很可能会出现族群之间更为激烈的斗争,尤其是什叶派和逊尼派之间,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中东很难平静。
殷罡:可以从叙利亚的局势来判断下一步中东的整个变化。
目前,叙利亚政府也清楚,如果它配合的话,今后的政治发展还是有可能按照2010年路线图、按照新的选举法进行选举。美国干预能力下降,阿拉伯国家也会采用更为慎重的政策。俄罗斯在欧洲国家不敢介入的情况下,会继续保持强硬主导姿态,不会让叙利亚局势失控。如果发生比较严重的事态,它会强硬地回应,甚至不惜诉诸武力。
可以看到,所谓的“阿拉伯之春”随着各国的情况不同,走上了不同进程。在埃及,目前人们正在反思,重新考虑军人集团在埃及发挥的作用,对穆巴拉克过去的行为有所了解。在那里反复发生的流血事件表明,在阿拉伯国家实现政治现代化的艰难性。由于社会生态和文化环境,世俗体制会与宗教势力发生激烈冲突,世俗体制、跨宗教政党需要足够的时间去发育。为了避免埃及出现阿尔及利亚那样的混乱局面,军人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发挥作用不可避免。在中东,只要不是君主国家,都会出现军人集团干涉国内政治的情况。
努哈·贝吉尔:中东地区充满了各种挑战和问题,比如毁灭性武器的蔓延、民主的缺乏、伊斯兰政治势力的上升等,这些问题又进一步导致政治上暴力的增多、经济增长停滞等问题。这些问题在短时期内很难得到解决,未来不太明晰。
影响中东地区下一步局势走向的因素包括:超级大国之间为维护其在中东地区利益而进行的角力;美国内部政策环境的变化及其对美国中东战略的影响;大国与中东地区国家之间在该地区的较量;该地区国家内部条件的发展变化。
尤伦·梅特尔:现在这个时段对于中东地区来讲是个历史性的时刻,它将为这个区域的历史掀开新的一页。
在这一时期内,整个中东地区都充斥着不少的紧张气氛。而叙利亚和埃及国内形势的变动还可能发生戏剧性的变化,而变化的结果如何,却是我们此时所想象不到的。
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是,在不少中东国家如突尼斯、也门等地都有很强大的反对现有政权的社会力量存在,正因如此,中东地区在社会、政治等方面都正在面临着巨大的变革。虽然我们在这里看到了改变,但是我们并不能说它们完全达到了实现民主的目标,它们仍需在内部进行更多的变革。
中东乱局深刻体现了国际格局的变化
殷罡:中东有其自身的问题,它其实不大会对世界格局造成影响。我们可以看到,近年来世界性的大国,特别是美国和欧洲国家,对中东事务的兴趣在减弱,其干预的愿望也在减弱,所以它对整个世界格局的撬动是很有限的。
但是,从中东目前的冲突解决方式可以看出国际格局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美国试图在中东卸担,让欧洲国家和海合会(海湾合作委员会)国家分担其在中东的责任。美国的这种做法给俄罗斯重返中东发挥更大作用提供了相当大的空间。这对美国不一定是坏事,俄接过美国过去承担的一部分责任,总比“基地”组织在伊拉克等地肆意妄为要好。
华黎明:如果中东长期乱局,美国就难于从中东脱身,其大战略就很难完成,影响和阻碍其全球战略东移到太平洋地区,它就不可能全心全意地把力量投入到太平洋地区。
在叙利亚化武问题上,经过博弈,美俄达成妥协,两国在未来可能会进入一种又妥协又博弈的状态。下一个能体现这种状态的问题就是伊朗核问题。现在外界传言美伊两国有所接触,可能6+1会谈又会重新启动,在谈判中,如果要让伊让步,美俄还会有所角力。
李国富:在叙利亚化武问题的解决上,国际社会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在埃及动乱和美国攻打叙利亚可能性上升的议论声纷起时,国际油价都出现了飙升。这说明,如果中东发生大的战争和战乱,就会对世界经济产生负面影响,直接体现就是能源价格的大幅波动。国际经济正在缓慢复苏,而任何大的波动都会带来许多不确定的因素。
穆罕默德·阿卜杜勒-瓦哈卜·萨基特:鉴于中东地区影响世界贸易和经济的重要战略地位,且这一地区同时也是拥有全球2/3人口的宗教人士的家园和圣城所在地,发生在中东地区的一切将对整个世界产生影响。
发生在这里的战争也会对其他许多国家产生影响。因此,所有爱好和平的国家都应该为阻止中东的流血做点什么。
尤伦·梅特尔:在中东变局的肇始之初,它给国际社会带来的是极大的震惊,而经过两年多的沉淀,美国、俄罗斯、中国、欧盟等主要的国际社会成员已经开始重新评估中东地区的形势,而各个国家在这一地区内的利益诉求也变得逐渐清晰起来。
国际社会在中东地区的区域安全和利益分配等核心问题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东地区形势的发展对整个国际社会,包括中国,都会有着深刻的影响。
中国应发挥更多正能量
华黎明:中国的迅速崛起提升了中东在中国外交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中东能源占世界60%,全世界石油运输的咽喉通道,如波斯湾、亚丁湾、苏伊士运河都在中东。随着经济的迅速增长,中国能源对进口的依赖度已增至58%,其中一半以上来自中东。2011年中国与中东地区的贸易额达1900亿美元,预计到2020年将增长至3500亿至5000亿美元。中东发生的一切事情都将与中国有关,那里发生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影响中国的经济。中国关切中东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是题中应有之义,这种关注度与中国经济的发展将成正比。
在世界各大国中,随着中国国力的上升和与其他大国互动的加深,中东作为世界上地缘战略资源和自然资源最富集的地区,其价值和重要性必然会越来越多地引起中国决策者们的重视。
中东是世界上热点问题最集中、各种外交矛盾斗争最激烈的地区,是宣示中国外交基本原则,树立中国尊重主权、反对干涉、维护和平、不畏强暴的国际形象,提升外交软实力的绝佳舞台。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三次否决美国和西方关于叙利亚问题的提案;中国在伊朗核问题上坚持的独立立场以及中国在巴勒斯坦-以色列冲突中采取的劝和促谈的积极姿态都是新时代中国中东外交的新举措。
中东既是中国保证能源安全的必争之所,也是中国拓展经济发展空间的机遇之地。
中国国力的上升和大国博弈的加剧,使中国可以也必须加大对中东的投入。美国既想从中东脱身又不能舍弃中东也必将牵制和延缓美国战略东移的步伐。
地区国家对中国将更加倚重。未来十年,全球力量对比东升西降的大势将更加明显。中东国家普遍看重中国的发展潜力,把中国视为开拓国际空间,平衡传统大国影响,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在中东地区原有力量被打破的背景下,它们的东向战略在未来十年将更多地从意愿转化为行动。可以期待中国在中东发挥更多正能量。
有一些外国人担心,中国加大对中东的投入是不是要取代美国?中国并没有这个意思。只是中国利益增长了,所以要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中美在中东不是对立关系,相反两国有诸多利益重合的地方,都希望这里和平稳定。因此,两国不仅不对立,还可以在许多方面进行合作。
李国富:中国在中东坚持和平发展的原则。在叙利亚问题上,中国反对任何人在任何情况下使用化学武器,支持联合国对叙利亚进行公正合理的调查,反对针对其国内问题使用武力。中国与包括美国在内的重要国家进行磋商,交换看法,也邀请叙反对派到中国访问,促进其国内问题早日解决。
在解决中东热点问题上,中国一直采用积极进取的客观政策,这种政策正在得到中东国家的认可。
中国与当地国家互利合作,不针对任何第三方,中国也不想取代任何第三方,不牺牲哪一方的利益。中国和中东经济互补性强,这些年发展非常迅速,在贸易上,中国和许多国家都存在竞争关系,但它是在公平合理、大家都接受的前提下进行的良性竞争。
梅新育:在今天的世界贸易体系中,阿拉伯世界占有重要地位,这并不仅仅因为阿拉伯国家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石油天然气输出方,更因为阿拉伯世界扼控世界航运要冲,仅一条苏伊士运河水道就通过了全球14%的贸易量。作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且长期以欧洲为第一大出口市场,中国对苏伊士运河和整个阿拉伯贸易线路的依赖性更强。倘若埃及、叙利亚等阿拉伯国家动荡继续旷日持久乃至进一步升级,运河的通航秩序与安全能有保障吗?前不久中国船舶在苏伊士运河遭遇武力袭击,就向我们敲响了警钟。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能不做好两手准备:尽力支持维护该区域和关键贸易航道安全,这当然是必要的,但同时,寻找、开辟替代贸易线路的工作必须加快推进。而替代贸易运输线路又有三条:亚欧大陆桥、绕行整个非洲的好望角航道,以及北极航道,而且这些替代线路在成本、时间等方面又有不少优势。
正是基于上述战略认识,我国才会多年来锲而不舍努力跻身北极理事会,并在今年5月15日的北极理事会第八次部长级会议上被批准为北极理事会正式观察员国。也正是基于上述战略认识,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着眼点并不仅仅是中亚,而是更大的棋局。□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