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电 “堵”不分南北,“挤”不辨东西—作为中国目前时间最长的假期之一,“十一”黄金周的第一大“顽疾”,依旧是人山车海。对于长假的记忆何时能不再非“堵”莫属?同堵同挤同焦虑,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与大家一同急切呼唤带薪休假的切实推行。
出行遇堵:高速成超级停车场
10月1日凌晨3时,江苏苏州,沪宁高速苏州段一片大堵车,绵延18公里。
1日10时,湖南岳阳,京珠高速经历“最堵高速”。短短60公里记者目睹5起事故,涉及车辆最多的一次是7车连撞。交通事故不断,造成行驶缓慢。
2日凌晨,云南丽江:600公里的路程,原本6小时就能开到,但车辆却走了15个小时。许多时候,静止的高速就像个超级停车场。
景区遇挤:等电梯花了一小时
1日下午,浙江杭州唯一的地铁线,假日迎来史上最高人流量。龙翔桥站是离西湖最近的站点,摩肩接踵,人多得都快崩溃了,听工作人员介绍,除了用暂停售票来“限流”,还有些站点不得不采取“只出不进”的方法。
2日11时,上海东方明珠塔,一名游客为登上该塔的观景台,排了四次队,前后花了两个小时—买票,排队10多分钟;进塔身,队伍绕塔底一周,排了半小时;等电梯,排队一小时;进入大厅还得等,排队10多分钟。许多在队伍中的老人孩子痛苦不堪。
2日19时,同样是在上海,由于从南京东路前往外滩的人流量太大,大量武警出动,成了“人肉斑马线”,他们手拉手“筑起”为行人指引路线的人墙,并随着红绿灯的变化变换队形。在长达500多米的路上,每隔七八米就有一位武警,保证行人与机动车分开。
面对一到长假,神州大地就到处“添堵”的情况,新华社记者呼吁,要根治“集中式”休假带来的资源和空间紧张,就需要真正推行带薪休假、错峰休假。没人赶“黄金周”的热闹,行得舒心、玩得尽兴—这一天,还会远吗? (来源:信息时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