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癌之役
1971年12月23日,美国总统签发《国家癌症法案》,宣布对癌作战。积多年努力,从1990年开始,美国癌症的死亡率出现下降,到2000年前后,发病率亦开始下降。然而直至今日,癌症仍然是美国和世界导致死亡的主要疾病,人类的抗癌之路依然漫长崎岖。
中国的控癌形势同样不容乐观。据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副主任陈万青介绍,中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已经达到约312万例,因癌症死亡约200万例。陈万青预测,未来10年,中国癌症发病率与死亡率仍将继续攀升,到2020年,中国每年癌症新发病例将增至约400万,死亡总数则将升至约300万。可以说,“癌魔大军”已经悄然压境。
社会对此反应不一:一方面,有人因癌症高发病、高死亡、高消耗的特点,谈之色变;另一方面,有人认为癌症离己甚远,对防癌之道只是耳朵里听听、口头上说说,根本没往心里去。比如,吸烟是目前最为明确的癌症病因之一,但中国现有3.5亿烟民的事实,足以让人心生抗癌阵地难守的无奈。显然,控癌之役的成功,离不开每一位公民对癌症的认识和理解,并将知识付诸行动,在生活方式、生活态度的细微之处坚持理性与耐心。
控癌之役的成功,也离不开基层医疗机构这一重要的抗癌防线。基层医疗机构是抗癌的前沿阵地,这里是否有足量、出色的医务工作者,能否真正担当起“预防优先”的重任,能否尽可能早地识别早期癌症,能否避免早期疾病的漏诊和误诊,并对癌前病变进行追踪随访、及时干预,决定着控癌大局的走向。
控癌之役的成功,同样离不开明智、稳定的政府投入。近年来,中国政府不断增加控癌经费,但总体而言,目前的投入方式仍以项目为主,缺少制度性保障,容易受到冲击。财政投入偏好“看得见、摸得着”,这无可厚非,但癌症防控扎实到位,危险的致病因素需要得到控制,这恰恰不是立竿见影之事。因此,迫切需要为政者甘当种树的前人,以立法的形式承担更多的投入职能。
“重治轻防”乃抗癌弯路,即便科室不断膨胀、医院日趋扩大,终无助于延缓癌症攻城略地的脚步,而只有将人、财、物的有限投入,聚焦于预防这一控癌的“上游”,让“预防优先”的策略真正“变现”,才是扭转战局的关键。
如何加快控癌节奏,做实“预防优先”,值得观察。□
(文/张冉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