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谈癌色变”
文/赫捷
尽管癌症可防可治的观念已有一定普及,但癌症的高发仍在公众中造成一些恐慌。事实上,癌症只是诸多慢性病中的一种,需要公众理性对待。
首先,癌症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可怕。与同为慢性病的一些末期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相比,绝大多数癌症患者的生存率要高得多。但在现实中,一个得知自己确诊癌症的病人比一个罹患重度心肌病的患者要恐惧得多。这主要是因为癌症的威胁在社会中被过度解读。
其次,癌症可防可控。世界卫生组织提出,1/3的恶性肿瘤可以预防,1/3的恶性肿瘤可以治愈,1/3的恶性肿瘤可以治疗。20世纪50年代起,西方发达国家开始采取各种恶性肿瘤预防的控制策略和措施。经过四十年的努力,美国1990~2007年的恶性肿瘤死亡率,男性下降了22%,女性下降了14%,肺癌、结直肠癌、女性乳腺癌、前列腺癌、白血病等癌症的死亡率也在逐年下降。这些实践有力证明了癌症可以被战胜。
第三,癌症不是不治之症,尤其是早期的癌症大多有很高的治愈率。目前高发的肺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乳腺癌等早期的治愈率都在80%以上,但目前医院治疗的患者大部分是已经处于中晚期的肿瘤患者,不仅费用高昂,而且效果难以令人满意。因此,提高早诊率是目前最行之有效的对付癌症的方法。
第四,癌症是一种慢性病,即使是中晚期,通过有效的治疗,很多患者也都会得到生存的延长及生活质量的提高。譬如,目前进展迅速的靶向治疗,因其副作用小,可以长期治疗,使很多无法根治的患者获得长期“带瘤生存”的机会。
第五,癌症患者和家属要意识到,很多癌症需要综合治疗才能获得满意疗效。中国人往往把手术看成是治疗癌症的唯一行之有效的手段,而对化疗放疗有一定抵触,这是对放化疗的不了解造成的。诚然,手术仍是肿瘤治疗的主要方法,但是这些年来,肿瘤治疗水平的提高,很大程度上是放疗、药物治疗的进展带来的。随着医疗科技的进步,放化疗的副作用已经明显减轻,其在治疗中的地位日益提升。通过手术、放化疗、生物治疗等的综合应用,癌症患者的生存期正在被有效延长。□(作者为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