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中纪委、中组部发文,要求派上级党组织领导干部参加、监督下级党组织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
江西省委召开常委民主生活会之前,也进行了充分准备。“省委书记与各常委逐一必谈,中央督导组与各常委逐一必谈,常委之间互相必谈,省委常委与分管省直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必谈”。
“省委班子初定10月中旬开民主生活会,那将是‘真刀真枪’。”
这句“狠话”来自青海省委书记骆惠宁。据2013年10月8日《人民日报》报道,骆惠宁和他的同事们是在观看了河北省委常委民主生活会报道后,作出上述决定的。
自9月下旬河北省委召开民主生活会开始,一场自上而下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10月4日,据新华社报道,中央专门发文要求各省开好民主生活会。
河北省因为是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的教育实践活动联系省份,成为首个试水者。据新华社报道,9月23日至25日,习近平全程参加并指导了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
在习近平参加河北省委民主生活会之前,更高层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活动,已在2013年6月下旬开展。当时,中央政治局全体成员在北京用6个半天的时间,开了一场“专门会议”,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央视罕见地播出了中央政治局会议的现场画面。
在公众记忆中淡忘了很久的“批评与自我批评”,随着新一轮民主生活会的上场成为热词。民主生活会这一形式,在中国共产党的党内生活中,有着怎样的进化历史?批评与自我批评被喻为中共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这些年来是如何进行的?
“民主生活会”进化史
河北会议,举国关注。其特别之处正如习近平所说,“中央常委联系一个省参加民主生活会,这是第一次,是党建工作中的一个探索。”
在总书记全程参加并指导之下,河北省委常委民主生活会,批评层级之高,言辞之坦率,为近年来少见。省长张庆伟批评省委书记周本顺说,“我感到本顺同志对发展速度、经济总量指标看得还是比较重,这是个讲面子、爱面子问题,很容易滋长形式主义。”周本顺则批评张庆伟,“听取意见不耐心,看似性格脾气问题,实质是一种官僚架子。不改,危害很大,容易造成决策失误。”
周本顺也对其他省委常委一一批评。他也自我批评,“到河北后,有些求变心切,怕掉位、怕失面子的思想很浓,因而对速度、对总量依然很在乎,而对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关注就没有这么迫切。”
党内民主生活会这一形式,在中共党内早就形成制度了。
2013年9月2日,中央文献研究室王为衡撰文介绍,建党初期,为反对家长制作风,党内提出了扩大党内民主生活。1942年开始的延安整风运动,就积极倡导并践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党内民主生活方式。
2012年,山西省委党校省直分校高琳萍在江西省委党校主办的《求实》杂志撰文称,从1921年建党至遵义会议,随着党内民主与监督的发展,民主生活会制度从无到有,逐步建立。1962年的“七千人大会”上,毛泽东说批评和自我批评是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充分发扬民主的唯一正确的方法。会上,邓小平和刘少奇建议,建立民主生活会制度,“三个月开一次,搞批评和自我批评,过党的生活”。
但此后在一些特殊时期如“文革”期间,民主生活会制度多次被破坏。
1980年,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明确要求,各级党委或常委会应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1981年,中组部下发《关于进一步健全县以上领导干部生活会的通知》,规定“县级以上党委常委除了必须编入一个组织参加组织生活外,同时要坚持每半年开一次党委常委(党组)生活会”。这是第一次以党内文件的形式,明确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的时间、范围、内容、意义、目标等。
1990年,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县以上党和国家机关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的若干规定》,对民主生活会的期限、内容、方针、强化监督等作出了详尽规定。1992年,十四大党章首次载明领导干部必须参加党委(党组)的民主生活会。
1997年,针对民主生活会存在的地方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不认真的问题,中纪委、中组部印发《关于提高县以上党和国家机关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质量的意见》,明确要求派上级党组织领导干部参加、监督下级党组织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
2000年4月,中纪委、中组部再次发出《关于改进县以上党和国家机关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的若干意见》称,“有一些民主生活会质量不高,收效不大;少数单位民主生活会制度坚持得不好。”
意见要求:为便于集中时间和精力解决领导班子存在的突出问题,将县以上党和国家机关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由原来的一年召开两次改为一年召开一次;省(部)、地(厅)党委(党组)成员每年要参加两个以上的下级领导班子的民主生活会。中纪委、中组部领导同志每年至少要参加一个省部级领导班子的民主生活会。省级纪委、组织部的领导同志每年至少要参加一个地市级领导班子的民主生活会。
十七大党章也明确规定: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参加党委、党组的民主生活会。
“不说假话,两年没开了”
民主生活会制度虽被写进了各种规章制度甚至党章中,在地方执行中却是另一番情况。
湖南省常德市直机关工委副书记易建设曾撰文称,他亲身经历两次基层单位不开民主生活会的情况。2006年底,他去该市某局考核党务工作,查到民主生活会记录时,该局官员说马上去找记录本。等了四十多分钟后找来了,“我们工作人员在记录上一抹,满手未干墨迹,原来民主生活会记录是临时补写的,做假行为现场穿帮。”
2007年,易建设曾负责党务工作督导,发现该市另一局未开民主生活会。“一位局领导直言不讳地说:不说假话,两年没有开了,业务工作这么忙,招商引资任务这么重,哪来时间开生活会?开了又有什么作用?”
一些地方,民主生活会虽然遵章照开,但效果不佳。
湖南株洲一名纪委官员注意到,“在民主生活会中,有部分党员领导干部的发言完全是按照主要领导意图行事,自己无观点、无思路、无主见。”
“在开展自我批评时,如果主要领导说‘自己群众观念淡薄’,他就讲‘自己深入基层较少,与群众联系不够’;主要领导讲‘自己个性刚强’,他就说‘自己性格不好’等等。”这名官员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在一些地方,官员在批评他人时,也与一把手或上级官员保持一致,不敢发表不同意见。上述基层纪委官员说:如果领导讲“某同志人老实”,他就讲“某同志个性不强,杀气不够”;领导讲“某同志工作方法有待改进”,他就说“某同志协调能力有所欠缺”。
“一些干部,对领导的批评是‘不注意身体’、‘不讲亲友情谊’等等,看似批评,实则吹捧。自我批评时谈干了多少工作,取得了多少成绩,民主生活会变成了‘自我表扬与相互表扬’的评功摆好会。”上述官员说。
上述湖南基层纪委官员曾撰文总结称,一些地方民主生活会出现五避:避重就轻绕“圈子”,避实就虚放“空炮”,避坏就好唱“赞歌”,避异就同玩“翻版”,避今就昔炒“剩饭”。
易建设在文章中说,“现在民主生活会很少有开展思想交锋的,印证了社会上流传的一个段子:批评领导怕穿小鞋,批评同事怕失人缘,批评下级怕失选票,批评自己怕留辫子。”
在2013年9月30日的青海省级领导民主生活会动员会上,青海省委一名常委也有类似观点:“自我批评并不难,难的是批评他人。批评上级怕事后挨板子,批评同级怕当场伤面子,批评下级怕将来丢票子(选票)。”
一名曾在湖北担任过县委书记的官员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虽然他算是很开明的县委书记,但开民主生活会没有县委常委敢批评他。湖北一名地级市纪委书记则说,该市的民主生活会与河北省委形式差不多,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程度不同。
按规定,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每年一次,一个副省级官员至少进行过数十次批评和自我批评,若每次都严格遵章进行,对自身的问题应该心知肚明。新华社对河北省委此次民主生活会报道称:“有位同志感慨地说,自己越写越深入,越写越出汗,几次想流泪,没想到自己辛辛苦苦干了几十年,怎么变得这样?”“好几位常委都感叹自己有两个没想到:没想到自己身上的问题这么多,没想到群众对自己的问题看得这么准。”
湖南一县级市市委书记看了河北省委民主生活会的报道后,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多少年没这么认真过了。”
“还可以狠点,我受得了”
民主生活会的重要内容是批评和自我批评。从这次民主生活会来看,地方官员是如何完成这一政治任务的呢?
据新华社报道,中央就河北如何召开9月下旬的民主生活会早就“吹了风”。“8月上旬,习近平专门对开好民主生活会向河北省委提出要求:我参加河北省委常委班子的民主生活会,可不是听你们讲莺歌燕舞的,要有真正的批评和自我批评。”
河北此次看起来有点激烈的相互批评,事先常委们都做过充分准备,也有预告,并没有搞“突然袭击”。
新华社报道称,“民主生活会召开前,省委常委们一对一谈心交心,每次最短两个多小时,大多为整整半天,有的还进行了好几次。有的同志直言:‘你对我提意见不要有顾虑,还可以狠点,我受得了。’”
不仅有预告,河北省委常委班子和每位常委事先撰写了对照检查材料,“为了使对照检查像自己、有深度,多数同志数易其稿,最多的修改29稿”。
河北省委常委民主生活会迅速成为其他省份的“标杆”,湖南、江西、广东、青海等省纷纷表示将学习跟进。
江西省委在召开常委民主生活会之前,也进行了充分准备。“省委书记与各常委逐一必谈,中央督导组与各常委逐一必谈,常委之间互相必谈,省委常委与分管省直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必谈”。
湖北省委甚至对自我批评的时间做出了具体规定,要求民主生活会要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主要负责人代表领导班子对照检查发言时间不少于40分钟,个人对照检查发言时间不少于40分钟,相互批评要触及问题。
民主生活会散会之后怎么办?习近平在河北指出,“这次专题民主生活会只是一个好的开端,要防止产生开了民主生活会就等于‘闯关’成功、可以万事大吉了的错误思想。教育实践活动越往后,越要坚持标准,决不能虎头蛇尾,决不能用自我感觉代替群众评价。”习近平要求河北对民主生活会查摆出的问题逐项研究,一个一个加以整改。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