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广报道
昨天,浙江余姚遭洪水围城第七天。今天,余姚城乡的积水可以基本退去,姚江水位也持续下降。但盘点这过去的一周,余姚市从洪水围城几成孤岛,到众志成城全力抗灾,其中有太多的感慨和得失值得我们来盘点。
停电造成信息中断
强台风菲特虽然没有在宁波登陆,但却给宁波带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强降雨。一夜之间,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都被泡在了水里。宁波市政府新闻发言人朱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用了三个历史之最来形容“菲特”的威力:“宁波市这个洪涝灾害概括起来是三个历史罕见,一是降雨强度之大范围之广历史罕见。第二是水库河网水位之高受淹地区之多,历史罕见。第三个历史罕见是受灾群众之多危害、损害之大为历史罕见。”重灾之下,微博上也能看到关于救援不力的传闻,或者物价哄抬,乃至有人哄抢救灾物资这样的新闻。突如起来的断电,让被困洪水中的老百姓和外界失去了联系,孤独无助的人们等在家里,不知道外面情况如何。于是,有关政府救援不力的各种传闻开始弥漫。不少居民为此焦虑、忧心,纷纷将矛头指向了政府。面对舆论关于救援不力、信息不畅的指责,余姚市市长奚明回应:“造成信息不畅通的主要原因,不是我们预案的不健全,关键是停电,信息中断,造成我们的有关信息没法及时传播到广大群众当中去。”事实上,在这场洪灾来临的时候,无论是政府,还是个人,都在积极应对,并最大限度的安慰焦虑的人们。洪水围城,物资供应是首要问题。面对外界关于灾区物价飞涨的传闻,从安徽来余姚创业的张怀学用实际行动进行了有力回击。方便面2.5元,矿泉水2元一瓶,他的售价和平时一样。他说:“说实在话我们也是出来逃命的,不是说出来赚人家钱的。”
物资如何有序发放值得反思
对于在类似的突发情况中,信息不畅造成的谣言传播,进而导致谣言对实际的救灾工作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现象,也值得思考和总结。比如,在这次灾情中,电力和通信迟迟不能得到保障,主观上成为了这次救灾工作的最大障碍,客观上则助长了谣言的滋生。余姚市委书记毛宏芳介绍,实际当时已经有地方具备通电条件了,但是人们不敢贸然通电。因为大量的水没有退,碰到电是十分危险的。另外手机信号不通,也是因为通讯基站依靠电力供应才能工作。这也给我们今后防范暴雨洪灾工作提供了一个思路。
又如,为了确保社会秩序,余姚市动员一切力量到一线进村入户,特别是关心在余姚打工的54万外来人口。在发放物资的过程中,无论是外地人还是本地人都一视同仁。就在这种情况下,依然发生了救灾物资被哄抢的事件。救灾物资怎样才能有序发放,保证民众安心,这件事也值得反思。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