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设施尤其是交通快速发展,使西藏的发展环境得到巨大改善,促进雪域高原加快融入全国大市场的同时,也使其成为令人瞩目的投资新热土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王恒涛王军
“西藏作为重要的国家安全屏障、生态安全屏障,重要的高原特色农产品基地、特色文化保护地、世界旅游目的地,水能、旅游等高原特色产业在全国独―无二,并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优势和市场发展空间。”
近日,西藏自治区工商联副主席廖贻东向《瞭望》新闻周刊透露,在日前西藏规模最大的招商引资活动——“中国光彩事业西藏行”期间,3000亿元大单投向远离资源配置地、高寒缺氧、条件艰苦的雪域高原,标志着昔日的不毛之地正在成为企业逐财生利的“价值洼地”。
国内数百家企业纷纷“抢滩登陆”西藏。包括中广核太阳能开发公司、新希望集团、科创控股有限公司和杭州娃哈哈集团等国内500强企业在内的400多家企业,共签约229个项目,总投资达到3613亿元,其中落地项目131个,总投资2393亿元,主要集中在水能、食品生产、生物制药、文化和旅游开发等领域。
据廖贻东介绍,西藏吸引企业投资的原因主要有三大优势:一是资源比较优势明显,水能、矿业等资源储量丰富,开发前景不可估量;二是生态环境全球独一无二,物种丰富、独特,食用和药用价值无可比拟,绿色食品开发,生物制药优势明显;三是基础设施大为改善,注册税收政策优惠,投资经营环境全国无可比拟。
与此同时,近年来,为保护好“世界屋脊”这片碧水蓝天,西藏严格遵循“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的原则,始终把保护雪域高原的生态环境放在重要位置。
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全国强调,“西藏要处理好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要把环境建设作为发展中的底线、生命线和高压线,严禁‘三高项目’进入西藏,落实矿产资源开发‘一支笔’审批制度、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度,切实保护好雪域高原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保护好‘世界上最后一方净土’。”
比较优势“掘出”投资热土
西藏远离国内主要经济活跃区,条件艰苦,海拔高,高寒缺氧,交通成本高,资源配置不便,似乎应该成为脱离现代经济发展的高原荒漠。但本刊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多年保护下来的资源优势成为吸引企业投资西藏的主要原因。
据统计,本次活动中,仅水资源开发签约项目金额就高达1477亿元,占落地签约项目资金总额的61%。采矿业及金属加工业签约资金达409亿元,占比约为17%。这两类投资占签约总额的78%。
“西藏藏能股份公司十分看好西藏的水能资源开发前景,计划投资1400多亿元在藏东南开发水能资源。”该公司总经理廖伏元说:“以前,投资能力小,基础设施落后,只能望水兴叹。现在,路通了,青藏电网实现了连接,‘藏电外送’已成为‘西电东送’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了解,西藏河流众多,水电理论蕴藏量2亿千瓦,约占全国的30%。可开发水能资源装机容量为5659万千瓦,年发电量6607.5亿度,但目前仅开发利用了1%。
西藏也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储备基地,黄金、白银等有色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矿产资源94种,已探明工业储量的有46种,占全国前5位的有13种,其中铬矿探明储量为全国的2/3。据估算,西藏矿产资源潜在价值在1万亿元以上。
西藏华钰矿业股份有限公司12年前扎根西藏从事有色金属开发,是西藏目前发展态势最好的民营矿业企业之一。这次公司签约投资50亿元在青海的青藏工业园区发展物流和冶炼。公司董事长刘建军说,西藏矿产种类多、储量大,随着企业环保水平和开采能力提高,矿产资源有序开发将成为影响经济社会的主要因素之一,我们对此信心十足,将全力投入。
此外西藏诱人的旅游环境、丰富的生物资源和悠久的藏药发展历史也吸引旅游和医药投资分别达到61.5亿元和41.6亿元。
廖贻东说,此次招商项目以生态环保为前提,主要大力推介生物产业、农牧产品加工业、藏医藏药业、民族手工业等高原绿色、特色产业,对于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项目都是一律禁止进入西藏。
“政策洼地”推动可持续发展
2011年来,为增加发展的内在推动力,西藏出台了一系列充分调动各方力量推动非公有制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政策措施。这些鼓励发展的措施使雪域高原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政策洼地,也吸引着全国各地企业的眼球。西藏自治区工商联主席阿沛·晋源说,这些优惠政策一句话概括为“零注册、轻税负、强支撑、少检查、重激励”。
其中,包括财政优惠政策、税收优惠政策、金融优惠政策、土地使用优惠政策、矿产资源开发优惠政策、户籍优惠政策等。民营企业在西藏投资,能够享受低于全国两个百分点的贷款利率和低于全国10个百分点的企业所得税率等。企业年缴税、新增固定资产投资以及新吸纳就业达到规定数量的,均可以享受相应激励政策,企业投资民族手工业、农牧业和社会事业的,可以享受减、免税优惠。
同时,为了搞好服务,解除企业发展的后顾之忧,西藏工商联先后与中国进出口银行、深圳担保集团、西藏银行等签订了非公有制企业融资协议,解决西藏非公有制企业融资难问题,支持西藏民营经济的发展。
“放水养鱼”理念已成为西藏自治区自上而下的指针。本次“中国光彩事业西藏行”活动大会上,西藏自治区主席洛桑江村承诺,西藏将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进一步放宽准入领域,提升政府服务水平,以更加优惠的政策、更加优质的服务,欢迎和鼓励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和企业在藏投资兴业。
西藏自治区委常委、拉萨市委书记齐扎拉说:“拉萨发展非公经济的核心理念就是:让利。全市非企业的税收起征点一次性由2万元提高到8万元,让利企业,藏富于民,从而推动经济发展。”
“春江水暖鸭先知”。科创控股集团是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之一,这次他们计划投资10亿元在拉萨建设科创健康医药产业园。该集团董事长何俊明说:“我们在西藏投资,一方面是看中这里丰富的物产资源和生态环境;另一方面更看重的是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对发展民营企业的各种政策支持。”
知名民营企业家、大连益达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韩书堂说:“我非常看好西藏的投资环境,优惠政策也很到位。”西藏自治区福建商会是西藏较为活跃的商会之一,历年来组织不少福建企业进藏经营。会长柯元枝说:“规定明确,优惠政策清晰,投资服务到位,税收及其奖励明确,企业就是冲着这些明确点而来。”
天堑变通途溢出后发优势
“美丽的西藏,遥远的天堂”是一句歌词,也是西藏过去的现实。西藏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旅游、藏医藏药、矿业、绿色食品、特色农畜产品加工业等,均蕴藏着巨大的商机。但相当长时期内,由于落后的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条件的制约,企业纷纷望而却步。
近年来,中央不断加大对西藏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进出藏的交通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如今,从西藏的东、南、西、北分别建起了滇藏公路、川藏公路、青藏公路、新藏公路、中尼公路。2006年,青藏铁路建成通车,拉萨到日喀则的铁路正在建设之中,计划2014年10月通车。昌都邦达机场、林芝机场、拉萨贡嘎机场和阿里昆莎机场相继建成,去年西藏旅客运输量突破了221万人次大关,首次超过了铁路运输量。
几十年的努力使西藏交通条件日益改善,以铁路、公路、航空、水路为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已在“世界屋脊”上初步形成,昔日的天堑变成了通途,西藏如今已不再遥不可及,年进藏游客已逾千万。
今年8月初,知名跨国企业泰国正大集团副董事长李绍祝带领泰国商业集团来藏考察时说:“这些年,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令人惊羡,尤其是交通方面的变化,简直可以用‘飞跃’来形容。我对在西藏投资的前景看好,将借助在拉萨建立的办事处快速扩展西藏市场。”
“当前,全国产业正自东向西梯次转移。随条件的改善,西藏后发优势溢出态势明显,越来越多的客商和国内外企业,将投资目光从中国的东中部版图转向‘世界屋脊’西藏。”接受本刊记者采访中,西藏社科院经济战略研究所副研究员何纲认为,“独特的优势资源、巨大的政策优惠、良好的企业发展环境以及市场前景,雪域高原将掀起新一轮更大投资热潮,西藏经济大发展指日可待。”□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