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0月25日电(范超)“海外华人是中国的"面子"和"种子"。”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蒙曼25日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表示,海外华人是中国的形象代言人,传递最直观的中国人风貌;他们落地、生根、发芽,把中华文化带入所在国,在促进中华文化海外传承方面传递“正能量”。
作为“文化中国·名家讲坛”的受邀讲师,2012年11月,蒙曼曾随国务院侨办名师巡讲团走访欧洲多国,将中国隋唐文化讲座“送教上门”,这让蒙曼更深刻地了解到海外华人对中华文化的渴望,“没有想到那么多人愿意来听我的讲座,既意外又惊喜。”
有一次,一名近九旬高龄的长者特意带了家谱来听她的讲座,“那一刻你会发现"认祖归宗"、"饮水思源"这些词语突然鲜活起来;许多高龄老人带着孙子孙女来听讲座,耐心给他们讲解,身体力行"传承"二字。”
谈及华裔青少年对中国传统文化如何认知,蒙曼坦言,对孩子们的教育必须讲求策略和方法,小孩子天性好玩,喜欢竞技类的活动,对于他们来说,比赛更能吸引大家参与其中。
前不久,蒙曼曾在中央电视台热播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担任嘉宾,她建议,海外华校可根据学校自身的特点和学生的水平,举办诸如汉字听写大会、“汉字听说”大会、“听汉语-说词义”大会等活动,这样既提高了华裔学生学汉字的兴趣,又能促使他们去找寻汉字背后的文化知识,一举两得。
“在我看来,汉字听写的目的不是要用生僻字难倒考生,因为这是一个竞赛类节目,决定了其要有相应的难度,但这在另一方面也考验了学生的认知能力,认识的汉字越多,了解的知识越多。”
随着中国不断发展,影响力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华侨华人乐于让孩子学习中国语言和文化知识。然而,依然有许多生活在海外的华二代、华三代,他们从小接受所在国文化教育,一句中文说不出,俨然已经成了黄皮白心的“香蕉人”。
蒙曼认为,这一群体是更需要关注和重视的。“不说中文,没有接受中华文化思维,其中更应该反思的是华人家长。在全球化的今天,一个人多一种文化背景,就多了一层理解问题的能力,更多了一项回报社会的能力,作为华人家长,有义务去帮子女解开心结,重新唤回他们对母国文化的认知。”
蒙曼以武则天与佛陀的故事举例,武则天小的时候,将一捧沙放到佛陀的饭钵内,弟子不悦,佛陀却欣然接受,佛陀说,我如果不接受她的沙,她将会试图去破坏佛法,我接受了她的沙子,这样让她与佛结下善根,将来她会弘扬佛法。
“海外华文教育也被称为"留根工程"。华裔青少年是中华文化海外传承的希望,从小给他们种下"善根",他们就可以长成大树。”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