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骞
晚报讯 复旦大学昨天举行新闻发布会,该校公共卫生学院、上海市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阚海东教授课题组在大气颗粒物污染与健康研究领域取得进展。研究显示,粒径小于0.5微米的大气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危害更大。相关论文已发表于公共卫生领域权威期刊 《环境与健康展望》上。专家同时指出,吸烟者吸入的烟气颗粒物基本粒径绝大部分都小于0.5微米。吸烟对人体的危害比PM2.5对人体的危害更严重。在中国,肺癌发生的首要因素还是吸烟。
近年来我国多地发生严重雾霾天气,其中首当其冲的污染物是PM2.5。所谓PM2.5,即指空气动力学直径在2.5微米以下的颗粒物,它也被认为是大气污染的罪魁祸首。但粒径更小颗粒物的健康危害如何,目前尚无定论。为此,复旦课题组在我国某城市测量了 0.25—10微 米 (即 PM0.25—PM10)范围内23组不同粒径的颗粒物数量浓度,分析和比较了它们与居民健康风险的关系。
结果显示,粒径在0.25—0.50微米范围内的颗粒物数浓度与居民健康危害(尤其是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关系最为显著,且粒径越小,健康危害越大。而粒径大于0.50微米的颗粒物数浓度与居民健康风险没有显著关联。课题组推测,颗粒物的粒径越小,其对应的数量浓度和总表面积越大,越有可能吸附更多的有害物质进入人体;也有可能与不同粒径的颗粒物在人体下呼吸道的沉降方式有关,粒径小于0.50微米的颗粒物主要以扩散方式沉积,而大于0.50微米的颗粒物主要以撞击方式沉积。
这一研究结果提示,颗粒物中健康危害较大的可能是粒径小 (例如小于0.5微米)、数量多的部分,而不是粒径大、质量重的部分。这为我国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提供了新的方向,即我们应该重点关注更小粒径的颗粒物,而不仅仅是PM2.5。
阚海东教授表示,此次研究对人体健康的一个重要提示是我国要做好控烟工作。现在很多人都在关注PM2.5致癌,其实不必那么紧张。因为,在中国,肺癌发生的首要因素还是吸烟。复旦环境系杨新教授补充道,他们研究分析发现,通过吸烟者滤嘴出来的烟气中间颗粒物基本全都是小于0.5微米。也就是说,吸烟者吸进去的颗粒物绝大部分都是小于0.5微米的。“因此,抽烟者一定要尽力戒烟。吸烟对中国老百姓的危害毫无疑问比PM2.5要重要得多。 ”阚海东说。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