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0月28日电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的未来牵动着全球的神经。随着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临近,香港《文汇报》先后专访了两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世界级经济学家罗伯特·蒙代尔和詹姆斯·莫里斯,他们对中国经济的未来持乐观态度,赞成中国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文章摘编如下:
有“欧元之父”美誉的蒙代尔开创了先锋性的最优货币区理论,并开启了经济学领域中供给学派的研究浪潮。近年,他亦将目光投到中国,对人民币国际化、汇率等问题提出独到观点。
伴随着人民币在国际支付市场占有率不断攀升,人民币未来国际化的前景如何,备受关注。蒙代尔曾提出,货币国际化是一把双刃剑,国际化货币一方面有着巨大利益,它提供了相对无限流动性,增加了铸币税收入,一国的货币政策可以相对自主;但另一个方面,货币国际化也会带来潜在的负担和风险,比如国际收支逆差、高债务,进而引发国债和货币的信任危机。因而一国货币国际化的潜在风险是必须要考虑的。
对于人民币国际化是否会跳脱这一旧有模式,蒙代尔认为人民币货币国际化有利有弊,但目前人民币首要考虑的是如何完善金融服务、金融技术和金融自由度。
在外界对中国经济放缓表示担忧的情况下,蒙代尔仍然对中国经济充满信心。“中国曾经推出的应对危机的财政刺激计划非常成功,因为无论如何中国都有许多需要发展和提升的项目,推出刺激政策只是意味着将这些项目的实施提前到当下而已。这是一个明智计划的核心。”同时,中国也有机会刺激国内欠缺的消费,“中国的低内需和它所拥有的GDP并不相称,如果中国的内需能够释放,我对中国经济将非常有信心。”
获得199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经济学家莫里斯表示,中国经济发展形势乐观,人民币交易红火,国际化之路也在逐渐拓宽。令他持谨慎态度的,则是中国开始试行的金融资产证券化试验。在美国发生次贷危机后,中国金融尝试有了前车之鉴。“比起尝试风险极大的金融资产证券化,中国银行业提升自身素质更为迫切。”
从国际经济传导角度来看,莫里斯认为,美联储的量化宽松并不得力,美国的问题当然会影响中国,但他并不担忧这种影响对中国的冲击,“中国有能力应对这个局面,中国政府鼓励并推动了很大的固定资产投资。当然,我理解,这会引发不良贷款的担心。”
莫里斯判断,中国未来经济走势可能还会攀升,而非衰落。他一再强调这是他个人观点,而中国第三季度的经济数据确实如他所说,增速扭转了此前连续两个季度的下滑,反弹至7.8%,呈现稳中有升、稳中向好的积极态势。
然而在乐见中国经济较高增长的同时,莫里斯更关注中国经济的深层次问题,比如中国经济结构问题是否改善,金融风险是否下降。他指出,中国经济增长或是减缓,很大程度上依赖银行业。“现在银行在经营方面面临严重问题,我期待中国政府和金融当局能够采取措施,令银行走出困境。”
对于未来中国经济前景,莫里斯有以下建言:首先,对于发行金融衍生品要持谨慎态度;其次,在人民币供给方面,不要印发过多人民币;第三,在吸引外国投资时,要以长期为基础,这也取决于整个经济环境。“人们担心外资撤离中国,但是中国经济总量如此之大, 外资的撤离并不会引发担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