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叫醒一个人的不是闹钟,而是梦想。”上周,北大“起床协会”(简称“床协”)迎来7周年纪念,媒体聚焦报道后,包括吉林大学、上交大各大高校的“床协”都火了一把。本周,“床协”被持续关注,昨天南京大学小百合BBS上一大热点,正是女生“寻伙伴‘叫醒’服务”,“6点半起7点出门”,正在读报的您,能这么早起吗?
北大“床协”成学霸聚集地
北京青年报报道称,10月25日,北大“起床协会”迎来7周年纪念;近半年来,以“团结北京大学最广大起床困难户,为实现‘早起、吃早饭、打早卡’伟大理想不断奋斗”为宗旨的“床协”,随着考研考公务员的时间节点临近,人马仍在持续壮大。
与被窝反复做斗争的“故事”,几乎存在于每个人的大学记忆里。眼下,在北京大学这所知名高校里持续多年的“起床协会”,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这个传统故事的结局。目前协会聚集的“学霸”级校友们接近千人,大家每日早起学习的精神,带动了大批心中怀有梦想的年轻学子。
吉林大学:“同学,还睡呀”
在吉林大学,“同学,还睡呀”是几乎无人不晓的一个微信公共账号。许多学生清晨睁开眼睛第一件事,就是点开这个微信平台,发送数字“1”,然后收到回复:“早上好,我是叫醒梦想的‘闹钟’!你是吉大第×位起床的人!”
该微信号源于去年7月,张天译赴牛津做交流生,发现校园里的长椅上常能看见睡得正酣的学生。“这么知名的学府,学生怎么是这个模样?”后来才知道,原来牛津有太多拼命学习的“学霸”,往往学累了就倒在椅子上打个盹儿,恢复精神了就继续用功。
这让张天译想起了国内自己身边一些逃课睡觉、打游戏的同学;从牛津回国后,张天译拉上赵闯等几个小伙伴,开始琢磨设计一款校园励志神器,经过反复切磋、设计,“同学,还睡呀”横空出世。
张天译常把一句“床协名言”挂在嘴边,“能叫醒一个人的不是闹钟,而是梦想。”在他看来,实现中国梦,不如从每天早上少做一会儿梦开始。
此外,上海交大在人人网上的起床协会也有大批“会员”,每天早起的提醒,让很多人的“瞌睡虫”再也不活跃。
南大姑娘求“6点半叫醒服务”
本周,在南京,这股热潮也已涌动。
随着天气转寒,很多上班族都开始眷恋被窝,如何在早上9点、乃至8点半之前赶到办公室,是一个共同的难题。
而在校园里,对于很多准备考研、考博、考公务员的“学霸”们,早上6点半前起床,才是奋斗的起点。昨天上午10点多,南京大学知名论坛小百合BBS上,网友ggabb 发出一条寻伙伴消息,当天成为论坛热点。
“看到起床协会,一对组成小伙伴,互相叫起床,我觉得我也需要这么一个小伙伴,特来寻人,求配对(o)。”在随后的讨论中,网友ggabb恳请网友们:“找到后,我们俩互相叫醒,A在第一个礼拜都必须先喊B起床,一个礼拜之后AB角色转换,由B去喊A。这样,我们的起床就不是一个人的事情了,而是肩负着把另一个喊起来的责任了啊!”
她的时间也定得很早:“我希望大概6点半起,7点出门……”诚求一个有同样需求的人。
起因“惰性太大想找伴学习”
记者辗转联络后获悉,ggabb发此帖,其实是借用了朋友的账号,她是南大女生,主要是“想找个好学的姑娘,互相叫醒。”起因是眼看着各种考试临近,差不多只有两个月的时间;虽然想早起学习,但每次设了闹钟,都会直接按掉,“惰性太大,所以想着如果两个人结伴,责任感就让人不敢懒了。”
学友: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迟到
这条由“起床协会”引出的帖子,让不少勤奋的学友表示关注。记者昨天浏览发现,很多人在回帖中给出经验。
有网友表示早起完全没压力:“完全不用人叫起床,闹钟也至少一年没用过了,而且最近突然发现新技能,睡前想一下明天几点起,第二天就会在提前十分钟左右的时候,准时醒来,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迟到啦!”
也有“学霸”称“习惯成自然”:“没啥经验,每次闹钟响了之后硬逼自己睁眼起床,不要留任何借口赖在床上,渐渐地就习惯成自然。养成习惯其实还是很快的。”
有人支歪招:“睡前多喝两杯水,早起无压力,生理欲望是最好的闹钟。”
更有奋斗中的考研同学出来喊话:“吐血同求!!!我考研中时间来不及但自己起不来,求4点叫我!!!直接电话我不接怎么样……真心求,之后叫醒你!”
年底高校结伴“通宵”的不少
团省委高校联络的工作人员对“起床协会”表示不陌生:据南大、东南大学、南师大、河海大学等高校团委调查数据,每年,接近年底“考试周”期间,早上6点半起床的学生都很多。而很多高校都设有“通宵”教室,即使到12月寒冬,夜里在鼓楼各大校区,学子们为了战胜自己窝在温暖宿舍的惰性,喜欢拉上几个有奋斗目标的伙伴;一起在寒气袭人的教室里努力,坐在硬邦邦的座椅上彻夜苦读,一瓶水一袋面包,困了就趴一会儿;熬到凌晨两三点才回宿舍。
记者 倪敏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