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综合报道】朝鲜乒乓球选手金赫峰和金静是今年在世界乒坛上颇受瞩目的一对混双组合。在巴黎举行的第52届世乒赛上,他们过关斩将力夺混双冠军,使朝鲜继1977年朴英顺夺得女单冠军后,时隔36年再次赢得世乒赛单项冠军,也是朝鲜选手历史上首次捧起赫杜塞克杯。在不久前天津举行的第六届东亚运动会上,他们又再次联手发力折桂。本报驻朝鲜记者近日在平壤专访到这对在朝鲜家喻户晓的世界冠军组合。
环球时报:祝贺连续取得优异成绩!在世乒赛上首次拿到世界冠军是什么心情?
金赫峰:比赛刚结束的那一刻,我的眼泪已经流下来了。领奖升国旗时,我没再流泪,但金静选手哭了。我们想用比赛的胜利来报答元帅同志对我们的关爱。
环球时报:回国后受到怎样的褒奖?
金静:国家刚刚在风景秀丽的普通江畔为优秀体育工作者新建了设施完备的公寓楼,我们分到了新房和汽车,还获得“人民运动员”称号。我父母现在搬来和我一起生活了。
环球时报:你们的成绩提高这么快,有什么秘诀?
金赫峰:从去年开始,朝鲜提出要建设体育强国,出台了很多具体措施。金正恩元帅很关心我们体育工作者,与很多在国际上获得冠军的选手合影,还给他们分配新房。我就想,为什么我不行呢?我也想取得好成绩得到国家奖励,想为国争光,和元帅同志合影。
我们每天大约训练6小时,平时住在体育队里集训,一周回一次家。说实话,当初没有人想到我们会在巴黎夺冠,也没人想到尹元哲选手能为朝鲜赢得首枚古典式摔跤金牌。选手们的精神很饱满。我们得到国家很多关爱和信赖,要好好报答国家培养的愿望很强烈。
环球时报:什么时候开始打乒乓球的?
金静:1995年我6岁的时候开始打乒乓球。我的老家在咸镜南道咸兴,我当时上的小学曾经培养出不少优秀的乒乓球人才。听到这些选手的故事,自己也很想打球。开始时一直在咸兴学习和训练,后来被教练相中,1999年通过选拔来到平壤。当时没有想过有朝一日会成为世界冠军,只是下决心去拼。
金赫峰:我的老家就在平壤,7岁时开始打球。我父亲爱好乒乓球,但他不是专业选手。我小时候看到朝鲜选手在国际比赛中载誉归国时,受到夹道欢迎的场景,很受鼓舞。当年和我一起入选体育队的伙伴,现在还在打球的只剩我了,竞争很激烈,其他人都已转行。
环球时报:巴黎世乒赛上哪场打得最艰苦?如何评价中国选手?
金赫峰:第四轮(16进8)和日本选手的比赛。那对日本组合是专攻混双的,准备很充分。比赛刚开始时,我们一度连续输球,当时感觉很失望。之后在半决赛和中国香港选手打得也比较艰苦,先输3局的情况下连扳4局逆转取胜。
中国优秀的乒乓球选手很多。比如在这次东亚运动会上获得男单冠军的樊振东,是中国八一队的,他去年曾与我们4·25体育队一起训练过。今年看他打比赛,感觉进步非常快。
环球时报:作为已经28岁的选手,是否有年龄上的压力?
金赫峰:打球的状态和年龄关系不大,没有“老了打不动”的心理压力。把情绪调整好,能力发挥出来才是最重要的。我们正在为2016年奥运会做准备。到时我和金静将分别参加男子组和女子组的团体赛与个人赛。
环球时报:你们如何评价对方?
金静:金赫峰选手是非常谦虚、非常刻苦的人。
金赫峰:当着她的面当然是称赞啦!(大笑)。我们这次能获得世锦赛冠军,靠的是两个人心意相通,配合默契。实际上,我们俩只是在准备比赛的阶段暂时在一起,平时分开训练。不过在做搭档前,我们都是4·25队的选手,已经认识十多年了。说实话,为准备今年的世锦赛,我们付出了全部努力。金牌是拼搏的果实。
环球时报:听说金赫峰选手已经结婚,有让孩子继续打球的想法吗?
金赫峰:我的儿子现在9个月大,以后也准备让他打乒乓球。我和妻子是经人介绍相识、结婚的。她并不是体育界人士,也不会打乒乓球,但是她很支持我的工作。【环球时报驻朝鲜特派记者 王莉】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