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两个月,孩子的生命之路更需要亲人的陪伴。
婴儿在暖箱里受到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
|
|
一家爱心企业专门送来了奶粉
|
记者 张波 宁田甜 实习生 李志东 文 记者 洪波 图
阅读提示 | 一名外地孕妇街头临盆,本报与热心市民联手相助,但产妇在生下一男婴后却悄悄离开了医院(见本报11月7日A05版)。报道见报后,不少热心市民及企业纷纷表示,愿为产妇提供各种帮助,但经记者多次联系、劝说,产妇始终不肯露面,并发短信称:“我(已)离开郑州,小孩儿我不要了。”
报道反响
热心市民愿为于女士找工作,一公司送去整箱奶粉
“我可以帮忙给孩子的妈妈找个工作。”11月7日一大早,市民张女士就致电本报。张女士的家人是郑州北环一家食品厂的高管,她表示可以帮忙为产妇提供一个“不会太累”的工作,“如果于女士有意向的话,可以先坐月子,等身体好了再去上班”。
“我能不能领养这个孩子?”市民刘女士则表示,她四十多岁了,一直无法怀孕,产妇不想要孩子的话,她强烈希望能够领养孩子。另有多名读者也表达了相同的意愿。
7日晚,一个许昌读者打来电话称,他很同情产妇,想问问于女士父亲的电话,给这位老乡做做工作,让他到郑州看看孩子;如果孩子的姥爷是因为钱的问题无法前往,他愿意资助其到郑州。
内蒙古欧世蒙牛乳制品有限责任公司郑州办事处的销售经理王明兴说,看到本报报道后,他们对本报女记者的行为十分钦佩,对孩子的健康也很关心,因此公司领导决定,捐赠价值1500余元的整箱婴儿初段奶粉。
婴儿现状
情况仍较危重,短期内无法出院
7日下午,河南省人民医院,经过批准,在作消毒等无菌处理后,大河报记者获准进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透过玻璃箱,记者见到了这个备受关注的婴儿—他躺在无菌病房的暖箱中,嘴里和身上不少地方都插着管子。
“你们是第一家报道的媒体,也是进入这里的第一家媒体。”主任医师张家洁说,孩子口腔中的管子连接的是呼吸机,维持孩子必要的呼吸,而身上所插的每一根管子,都是孩子的生命通道,比如通过静脉输送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等养分。因为产妇是在胎儿31周时早产的,婴儿出生时体重仅1300克,目前生命体征仍不稳定,情况较为危重,仍在使用呼吸机,暂时还不能吃母乳或奶粉,需要完全依靠静脉营养维持。
“一时半会儿是出不了院的,大概还需要住一个月时间。”张家洁表示,孩子的整个治疗费用较高,估计在8万至10万元,目前于女士尚拖欠数千元医疗费用。
昨晚,从省人民医院传来消息,婴儿病情暂时稳定,仍需要进一步观察治疗,目前没有亲人前往探望。
河南省人民医院宣传处一负责人表示,于女士悄悄出走后,一直在躲避院方的寻找。医护人员做得再好,也比不上孩子母亲的陪护,希望她能在家人的陪同下,尽快回到孩子身边。
寻母遭拒
我已离开郑州,小孩儿我不要了
但是,6日早上离开的于女士,截至昨晚依然没有露面。
7日下午,记者拨通于女士父亲的电话,希望他能来看望孩子,并和大家一起寻找他的女儿。但于女士的父亲说,他也想抱回这个外孙,“但看看不如不看,去了会更难受,也改变不了什么,我没那个(抚养)能力”。
不过,从他口中,记者得知了于女士的电话号码,并拨了过去。
“我在北环陈寨的一家小旅馆里,我咋不想孩子?但我没有办法,我没有钱。不走咋办?”经耐心沟通,她表示愿回医院一趟,和记者见个面,商量如何解决问题。但随后记者再与她联系时,于女士不是关机,就是接通后就挂断。
“孩子在医院需要母亲照顾,你刚生过孩子也需要卧床休息,至于医疗费付不起,我们可以在一起商量、想办法。”记者发去了一条短信。
“我(已)离开郑州,小孩儿我不要了”,“不要在(再)打,这不是我手机”。于女士回了两条短信后,两天来,电话始终处于关机或接通即挂断状态。
寻父未果
线索有限,没能找到孩他爹
如果于女士不想要孩子,孩子的父亲会是什么态度呢?
据医生说,11月5日晚,医生在询问情况时,于女士曾表示,她在郑州没有亲人和朋友,孩子的父亲电话也更换了,新号码她也不清楚。后来在院方的追问下,于女士又说,孩子的父亲也姓于,在火车站西广场附近一个公共厕所旁的一条胡同内租房住,第三个门,门口有石凳,更多的情况她也说不上来。
根据有限的线索,昨日下午,大河报记者沿着京广路多方寻访。在西广场南边的马砦社区,北侧一公厕旁的胡同内,有一栋老式居民楼,院内有一个水泥板搭起的方台,与于女士的描述相似。但经过走访,居民们均表示没有听说过于姓的住户。
昨晚6时,于女士的父亲告诉记者,他现在只能照顾自己的生活,如果医院能救活孩子,并将相关医疗费用免掉,他会将孩子带回家抚养。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