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半个月做准备,提前一小时打开手机电脑以便及时拍下商品。谁料零点刚过,点击刷新键,所谓的“网价对折”奇迹并没出现,0.01元的优惠比例让人大跌眼镜。在经历了长达三年造势后,一个原本流传于民间的“光棍节”玩笑却成为盛事,短短24小时内所涉及的金额几近天文数字。
在这场牵动千万人的盛事背后,多少透露着些许无奈,不仅参与活动的商家觉得身心疲惫,消费者也没觉得收获颇丰。其中有哪些原因,记者分别在“双11”前及当天进行体验式采访,并走访了多家电商和快递公司,实地了解情况。
体验
热销款不参加大促销,享受不到差价返还
“我之前还担心,东西会不会买得早了一点,现在看来店家想得很周到。 ”彭女士家住虹口区华昌路,一个月前小区贴出公示,称要进行燃气改造,彭女士决定灶具和油烟机都重新换一套。
她在京东看中一款国产品牌,750元,原想立即下单,但考虑到临近“双11”,提前购买会错过促销。为了确保不会错过促销,彭女士一直关注着这款产品。一个偶然机会她发现京东推出“价格保护”政策,即在一定时限内,确保消费者购买的产品是最低价,彭女士立即下单将这款产品收入囊中。在产品到货后第三天,京东果然推出新的促销活动,这款灶具和油烟机的价格瞬间下调150元。彭女士立即申请 “价格保护”,当天下午,150元差价返入她的电子账户。
事实上,为了错开“双11”当天高峰,今年有不少网店选择提前放出优惠、或许诺给予差价补偿来提前分流客源。如天猫上不少店铺从本月1日起就建议消费者提前购买,避免物流等方面遭遇拥挤,“双11”结束后再按活动价格对比差价,进行退还。
记者于11月6日在天猫上购买了一款汽车座套。商家当时推出的这款座椅套价格为498元,在与卖家沟通后记者获悉,该价格已是“双11”底价,如届时出现更低价格,卖家将返还差价。记者拍下这一产品,第三天快递送货上门。谁料今天凌晨当记者再次打开网页后发现,这款座椅套确实属于这次的活动商品之一,价格也从498跌至398元一套。是否能成功收到退还的100元差价?记者立即与客服联系,却得知原来记者购买的这款座椅套总共有六种颜色,记者选购的这款颜色没有参加活动。若是参加活动的款,就能得到100元的补贴返还。记者查看了一下,在总共六种颜色的款式中,有四种颜色不参加活动,这都是之前销量领先的几款。
三分钟百罐奶粉秒完,等待半月化妆品优惠0.01元
相比衣服、鞋子等年年都受到大家关注的产品来说,奶粉、尿片等一些必需品的秒杀更为激烈。很多妈妈早早地将各大购物网站的奶粉价格进行比较,并将其纳入购物车中以便先下手为强。
记者也早在一周多前就将一款美素三段的奶粉纳入其中,因为商家早已将这款奶粉的打折活动作为首推内容放在网页的最上端。记者看到这款原价在189元每罐的奶粉,“11·11”当天的秒杀价为94.5元,不过限量100罐,每人限购1罐。凌晨零点,当记者打开购物车,进行到最后支付钱款那一环节时,被告知100罐奶粉在0点03分全部秒杀完了。
“原价40.00元,现价39.99元。 ”0.01元的差距实在让人觉得很沮丧。相比较奶粉没拍到,座椅套降价没挨上,几款化妆品的活动价让人却有种被骗的感觉。昨天零点刚过,对价格不给力的批评声就出现在不少论坛上。一些早早将想要购买的物品放入购物车的消费者发现,等待半个多月,还为此等到半夜竟发现几十件商品只有几块钱的优惠幅度。一些化妆品的折扣率竟可忽略不计。 “我觉得有被玩弄的感觉,与其这样还不如不要打折。 ”对于这样的活动力度,消费者们很不满意。
谋求线上线下平衡,比单纯刺激销售额更长远
在孙先生看来,通过打折消耗掉一年以来的库存,实在可喜,但另一方面,他也担心网上价格太低会影响到品牌形象,以至流失掉许多积累已久的实体店老顾客。
孙先生是一家中老年女装品牌的负责人。两年前,他的品牌只做线下生意,去年“双11”他却迎来从业以来单日流水的最高峰。在天猫上开出旗舰店后,孙先生对于如何稳定线上线下不同消费群颇费一番脑筋,后来呈现在消费者面前的是线上款式偏时尚,而线下款式更沉稳。因为这一区分,他不仅没有流失掉原有的客户,还吸引了新的群体。今年的“双11”他则在衣服尺寸上又做了进一步细分,“中年人的身材有时会走向两个极端,尺码上多加考虑可以迎合不同消费群体。 ”孙先生说,“谋求线上线下的平衡,比单纯刺激销售额更来得长远。 ”
事实上,如孙先生这般争取“两条腿”走路的不仅是供应商们,各大电商也在积极筹备。今年10月15日,天猫公布“双11”促销细节,苏宁、国美等传统连锁渠道起家的企业和实体商场也酝酿促销大计。近一个月的“热身赛”显示,今年“双11”促销战最明显的特征是“打破线上线下商业界线”,部分传统商场甚至开始尝试与电商“化敌为友”,加紧在门店铺设免费WiFi。电商的冲击一直被视为零售行业的洪水猛兽,随着越来越多的传统百货业实现线下线上联动和平衡,在一些传统百货开办的网上商城中,有20%以上的商品就是来自实体门店。
天猫副总裁王煜磊表示,今年“双11”将首次打通线上线下,300多品牌线下3万门店将同时参加天猫“双11”购物狂欢节。号称要实现“线上线下同价”的苏宁也在酝酿首届020购物节。苏宁称,打通线上线下,推出无界同步购物模式,苏宁将以自身的1600多家门店网络和苏宁易购为购物节主会场,同时与线下商家合作,展开线上线下同步大力度促销。苏宁云商集团董事长张近东表示,要把苏宁线上线下的资源融为一体。
心声
电商:要人、要命、要业绩
“三年前那一战我们完胜,三年后这一战但求不败。 ”十年前一次偶然机会,在重庆理工大学当老师的沈钧接触到电商,这在当时算是比较新的购物模式。凭借对行业的敏感度,他很快和几个朋友开了一个专门销售户外用品的网店。去德国谈代理,到美国竞标,没多久,沈钧的公司就拿下了好几个国外品牌的国内独家代理权,奠定了他在户外用品网店销售的地位。
从一开始三个人合伙开店,轮班当客服回答问题,到如今有近三十人的客服团队,沈钧这十年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他告诉记者,其实在“双11”之前,除了固定的节假日促销,会员回馈日、店庆日、抽奖日,几乎每个月都会有一到两次的大型促销。至于一些特定商品的折扣价,几乎每天都会有几款推出。 “说句实话,很多折扣商品我们拿货价都不止这些,全都是为了积累人气,冲高网店级别。 ”沈钧说。直到2010年11月11日,那次几乎轰动所有电商平台的 “双11”大促销。 “其实2009年就已经有这方面的促销了,虽说我们当时只是尝试性地结合热点促销,但大家都是摸石头过河。 ”沈钧说,2009年那次的活动让他们惊叹消费者在网购方面的消费能力,因为在那次尚未做大规模宣传的前提下,当天的销售量已经超过了平时一个月的销售量。
2010年那一战,沈钧带着必胜的心向着“金冠”冲刺。方便面、咖啡、提神饮料加夜宵,在奋战几个昼夜后,销售业绩板上那条接近90°的上升直线表明了大获全胜。提前一个月让员工轮休,提前两周每天增加体能训练,“开锣”前先发“犒劳红包”,在接下来的2011年、2012年大战中,虽然销售额是步步上升,但沈钧却觉得活动一年比一年累,其中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更是心理上的那种无力感。
去年“双11”,沈钧的销售业绩12小时内就突破了6位数,这看上去有些惊人的数据背后,却是30名客服同时加班,彻夜包装发货以及接下来长达一个多月的多方沟通。“江苏爆仓”、“浙江爆仓”、“上海爆仓”,连遥远的新疆和内蒙古也都爆仓,各种因物流问题而产生的矛盾使大家的情绪都跌到谷底。还来不及分享销售业绩屡创新高的喜悦,大家就陷入了赔着笑脸接受各种“指责”和“唾弃”。
沈钧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现在一名专业能力比较强的客服,工资在4000到5000元左右,这还不包括遇到一些大型促销活动。去年的“双11”,仅仅是加班工资以及工人们加班加点发货而产生的费用就达到了一个很高的额度,再除去外部的各种运营费用及促销广告,利润相当薄了。 “一开始是为了积累人气,到现在这活动是不上也得上,亏本也要参加。 ”沈钧说,“你不上,别人就会追上来,电商竞争那么激烈,我们只能选择亏本赚吆喝。 ”
供应商:要么加入,要么“死亡”!
“to be or not to be”这句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的经典台词在记者与家电供应商于向华的对话中被提及多次,虽然“双11”今天才开始,但供应商的硝烟早在两个月前就已被点燃,用于向华的话来说,“引火上身的结果就是要么凤凰涅槃,要么灰飞烟灭。 ”
作为另一种交易方式,供货商才是真正的“供血者”。当下面对电商激烈厮杀,对于想要把货物卖出去,或是通过各种渠道打响品牌的供应商来说,要么就选择降价赚渠道得到“入场券”,要么就直接宣布“死亡”。其实这一定律早在线下商场搞活动时就出现了,为了积累人气,增加销售业绩,频繁促销活动的背后就是要求进驻商场的各个品牌加入到折扣行列,即便是原本利润就已经很薄,但咬牙也要加入,否则就失去第二年能进驻商场甚至获得好位置的机会。对于各大电商来说,供应商就如同这进驻商场的各大品牌,想要在第二年分得一杯羹,就必须面对各种降价要求。
于向华告诉记者,对于电商所要耗费的人力物力来说,作为供应商,那就是压缩利润空间。每年的“双11”表面上看是电商之间的竞争,背后真正让利的却是平台上的商家,电商利用“双11”作为噱头宣传,通过各种优惠和折扣吸引客户,攫取利润分成。面对这利润空间的压缩,于向华还是很担忧的,他说,因为是全进口的家电,本来利润空间就不大,之前为了打知名度已经花费了不少,现在又进一步压缩,基本上处于卖出一台亏一台的状态。不过“双11”的时间正好接近年末,销量上若有个漂亮数字,除了能冲刺年底业绩,消化库存外,更重要的还能向供应链的上下游合作伙伴证明自己的实力。
反思
谁是“双十一”最大的赢家
几年前,11月11日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日子。如今,它却成了一个标志性节点,一个销售传奇,一个网络卖家、平台供应商、物流企业的必争之地。
“避开实体店的营销周期,在促销真空期中实现突击。 ”电子商务分析师蔡艾琳说。双11原本被称为“光棍节”,是民间戏谑单身男女的一个另类节日,而这批人曾被认为是电子商务的最广大消费群。
实际上,在传统销售渠道里,实体店通常会针对固定的时间节点促销,例如国庆、圣诞、元旦、春节等,而在十月至十二月当中的这段时间便会成为促销的真空期。 “有节过节,无节造节。 ”历来都是商家屡试不爽的促销“法宝”,将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光棍节”打造成继传统节庆之外的又一大营销节点,带来了惊人的销售业绩。此外,十一月位于第四季度的中期,前三季度未能完成销售任务的商家都将押宝在这一时段,这也使其成为业绩提升的关键窗口期。
经过3年的积累,“双11”具备了足够的人气和影响力,特别是有了淘宝营销“光棍节”的成功经验,一些新上线的品牌则是想搭上“双11”的顺风车,迅速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多种力量共同作用之下,“双11”愈发成为电商最激烈的集体促销盛宴。
预警先出送货未现井喷
记者 程怡 周柏伊
晚报讯 昨晚7点,崔斌坐在店里,整理着货单,身后60平方米的房间里,快件堆满一屋子。 “这个不算多的。 ”崔斌说,身后的工人们正手脚不停地对快件进行拆包、分拣、识别、再次装件等。在每个环节,工人手中的电子把枪都会对快件进行扫录,数据会自动传送到后台,实现全流程管控。
崔斌是韵达快递虹口一家服务站的站长,入行四年来,这是他经历的第四个双11,“今年是最平稳的一年。”崔斌说。去年的疯狂历历在目,作为市区的快递点,平时他们的业务主要以送件为主。因为店不大,辖区也较小,每天的快件量在2000件左右。去年“双11”,快件量从8日开始疯狂上扬,到了11日当天,单日数量逾万件。
“我们只有3个人,那一天从太阳升起就动起来,几乎没有停过,最后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件没有送出去,只能不断跟人家打招呼。 ”崔斌回忆,当时还开着电瓶车的他,一天用光了4个电瓶,以至于当即决定换成了燃气助动车。
今年10月,公司就开会讨论应对 “双11”,有了丰富经验的他也早已做好心里准备。为了人手更为充分,他特地从老家新招了两名年轻人。令他意外的是,一直到昨天,业务量都是保持平稳。 “基本上每天就是2000件左右,上下浮动不会超过200件。 ”崔斌说,5个人应对起来绰绰有余,基本上可以保证苏浙沪的快件在次日就能送达。
作为业内人士,崔斌也坦言,“看上去快递费年年涨,但业务是一年比一年难做,高负荷却并不能带来高利润。 ”崔斌说,即便是最为忙碌的“双11”,他们的利润也没有比以往上涨多少,平时递送的包裹数量往返基本均衡,但“双11”这天几乎全是单向运输,去时满载回来拉空车,无形中就使运营成本增加不少,一旦处理不及时就会“爆仓”,这样的“消化不良”会导致业务量越多亏损越大。
为了避免今年再爆仓,几乎所有快递公司都做了充足准备,新增处理场地、添加运送车辆、增配储备人员。经过这些准备,多家快递公司表示,至少在分拨中心这个层面预计不会“爆仓”。这些为最高峰值配备的措施将来也不会闲置,因为每年“双11”后,单量会比高峰期下滑,但跟平时比还是会上一个台阶。
快递公司增员、清仓、严阵以待
记者 姚宏伟
晚报讯 今天上午,忙忙碌碌的快递仓储周转中心显得有些宁静。 “这算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一位快递公司的工作人员指着异常空旷的货仓说,为了迎接明晨即将到来的“双十一”货物派送高峰,他们提前一周对快递仓储中心进行清仓,“就是为了腾出地方,防止爆仓。 ”
“明天估计要跑几十个地方吧,心理准备早就做好了。 ”快递员刘师傅在快递业已经干了近5年,对于“双11”派送高峰见怪不怪。他一脸轻松地笑着表示,这是网民花钱的日子,也是他们快递员赚钱的日子,但如果怕苦怕累那是撑不下去的。 “我已经做好准备,全副武装了。 ”刘师傅说,他事先仔细检查了最为重要的代步工具,也准备了饮水、干粮、卫生纸、零钱及几支用来替换的圆珠笔,“今晚回去好好睡一觉,明天要忙了。 ”
申通快递的负责人顾小姐表示,在经过两年“双11”的高峰派送后,快递行业对明晨的高峰做足了准备。 “我们从年初就已经定好了相关计划,具体措施从一个月前就开始实施。 ”针对“双十一”派送货物量的猛增,光上海一地,他们就已经增员了上千名快递员严阵以待。
据她透露,不少商铺店家在经过昨晚鏖战后,从今天开始将向他们不断下单,派送高峰将在明天上午达到顶点。 “消化完所有‘双十一’货物估计需要花上一周时间。 ”顾小姐最后表示,希望消费者能够在这个电商节日理性消费,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