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砖石上都有文字 |
墓穴内部已被清理干净。金陵晚报记者 张华 摄 |
昨天上午,有市民向金陵晚报反映,在雨花台区板桥街道三山村老凹子,发现了多座古墓,现在周围已经拉上了警戒线,有工地的工人在看守,考古专家也正在现场。记者到现场查访后发现,这是一座西晋古墓和一座南朝大墓,其中西晋古墓非常特别,墓主的年龄就直接“写”在墓砖上。
墓的券顶开了“小天窗”
昨天上午11点钟左右,金陵晚报记者来到现场,那里是一大片荒地,连绵起伏的土坡,周边已经拆迁多日,不见人家。
顺着土路走了10多分钟,记者看到,有大型的机械车停在路边,路边有一个小帐篷,而在帐篷旁边,有一块平整的土地,上面覆盖着塑料布,面积有10个平方米左右,周围拉上了警戒线。
从帐篷出来一名中年男子,他告诉记者,塑料布覆盖的下方,就是古墓的所在。
他说,“听人讲,古墓是晋代的,距今已经一千七八百年了。墓是今年11月6日发现的。这里正在拆迁,土地将作开发之用。”
“当时,工人开挖掘机,挖到古墓的时候,有青砖露了出来,工人们感觉不对劲,赶紧通知了老板。”
“老板赶来后,赶紧叫工人们停了工,并打电话报警,后来大家才知道,原来地下有一个古墓。”
他说,“发现古墓后,第二天考古专家就赶过来了。目前考古工作正在进行中,挖到的文物好像也给考古人员带走研究去了。”
金陵晚报记者掀开那块塑料布的一角,有一条坑道通往墓门,墓门已经打开了,整个墓在地下两米多深的地方。
古墓,坐北朝南。记者看到,古墓为砖室结构,墓室长约7米,宽约2.5米。墓的券顶保存基本完好,但开了一个“小天窗”,可能是“摸金校尉”(盗墓贼)光顾过的痕迹。
记者走进墓室,里面仍留有考古专家的工具,青砖上有文字,刻得十分清楚;墓室内很干净,据看守的中年男子说,考古专家在这里清理过好多天了,土被运走,室内已被清洗多遍。
据记者了解,板桥一带是南京一个重要的古墓埋藏区,常有重要的古墓葬出土,年代从春秋时期到明清兼有,其中以六朝墓葬和明代墓葬居多。
墓主年龄为何“写”在墓砖上
雨花台区文史研究者朱向东告诉记者,板桥、西善桥、铁心桥一带,在古代以传统堪舆学的观点看,有很多风水宝地,历朝历代出过很多古墓,因此2010年,南京市文物局划定南京地下七大文物埋藏区时,雨花台区这几个堪称文物富矿的街道就被囊括在里面。
记者在现场看到,券顶完整的大墓,墓砖上都有文字,大多难以辨识。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文博系一位不愿具名的教授为记者解读了墓砖上的文字。其中一块砖头上的文字大部分能够读出,是“永宁元年?月十七日?作砖壁’”,(“?”代表难以辨识的文字)。
这位教授告诉记者,“永宁元年”四个字的出现,揭开了这个古墓的年代。永宁作为年号,曾经有三位皇帝用过,他们分别是东汉安帝、西晋惠帝司马衷、后赵君主石祗。后赵政权没有统治过南京,因此可以排除。而根据古墓的形制判断,这应该是一座典型的西晋古墓,而不是汉墓。
这位教授因此判断,此墓是一座建于西晋永宁元年,也就是公元301年的古墓,距今整整1712年!
更有趣的是,该西晋大墓的墓砖上还有“??君年七十三”铭文,教授告诉记者,这个意思很直观,就是指死者去世时是73岁。“西晋时,墓志还没有流行起来,为了记录死者的信息,有一种做法,是将死者的年龄做成铭文,烧制在墓砖上。”
一位爱好者开玩笑说,以前人迷信,人们活到七十三岁和八十四岁,是个不吉利的“坎”,容易在两个岁数死亡,因此有俗语说:“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接自己去”。这位西晋“南京人”死于73岁,在当时算是高寿,但也没能过这个“坎”。
据记者了解,将死者年龄“写”在墓砖上的做法并不常见。上世纪五十年代,考古专家在板桥同样发现过一座晋代墓,墓砖铭文也有死者年龄,和此次发现的铭文是一个类型。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