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1月18日电 台湾《联合报》18日刊载社论指出,在民粹当道且快餐主义盛行的当下,“执政者”随波逐流或忧谗畏讥的情况较诸过去严重,政治人物养成了向民粹低头的习惯,民粹语言也屡屡因为可以左右政策而越发变本加厉。但马英九应该知道,“政客想的是下一次选举,政治家想的是下一代”,“做应该做的事情”不但是责任,也是把社会导向正确方向的唯一方法。
文章摘编如下:
国民党十九全在马英九主导下通过党章修订,今后国民党员一旦就任台当局领导人即成为“当然党主席”。尽管此举引发舆论不同解读,事实上,从政治现实分析,2016年新任当局领导人上台,若国民党继续“执政”,则马英九必须依党章交出党权;若国民党丢了“大位”,党内必定一片哗然,马英九恐怕也很难再恋栈主席一职。
英国名相丘吉尔当年下台时说过一句名言:“酒店打烊我就走”;然而,在台湾政坛,掌权者下台时鲜少有这种“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的洒脱。
尽管距离卸任还有两年半,但扣除新当局领导人选出到就任近半年的“看守政府”,马英九真正能做事的时间,仅剩下两年。马英九如果想在未来两年逆转其低民调的颓势,留下一个可以让人民记忆的政绩,他已没有太多时间可以浪费。他必须把握时间、承担责任,把所有想做却不敢做、应该做却推不动的、承诺过却没做到的,倾尽全力在这两年内完成。
首先是税制改革。近二十年来,政治人物和政党为了争取选票,竞相加码各种社会福利措施;虽然增加了对弱势族群的照护,却也因制度的流于浮滥与漏洞百出,造成官方支出的浪费与严重负担。但与此同时,各种税负减免措施也越来越多。这种情况,在各级“政府”皆然,也让各级负债总额超过22兆元新台币。
一般情况下,“加税”永远是政治人物的禁忌。但重整财政纪律与正义,确实已到刻不容缓的时候。近年来虽偶闻税制的些微调整,但整体而言,多半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敢触及核心问题。在已无选举考虑的情况下,马英九有义务大刀阔斧进行财政改革。
其次是经济的重振。近几年台湾经济停滞不前,部分原因虽是受国际情势影响,但台湾内部产业转型不利亦是主要原因之一。经济起飞后,电子信息产业扮演了台湾经济产业的龙头角色,但近来在转型上却碰到瓶颈,无法摆脱代工的命运,却又未能抓紧行动产业的发展关键,而举棋不定。
当局所谓“新兴旗舰产业”,内容包山包海,却缺乏焦点,什么都想要,却什么都不敢舍。其实,重点太多,就是没有重点。台湾若不能把握自身优势,要在严苛的国际竞争环境里脱颖而出,将如缘木求鱼。马英九必须选定目标并倾力朝此方向前进,否则设定再多的旗舰产业,也只是空谈。
财政纪律和产业转型都只是相对单纯的改革,至于两岸关系,虽在马英九任上有了可观的突破,却也已然碰到了多处瓶颈。例如服贸协议和两岸互设办事处,因为各种因素延宕许久,或者遇阻力就自动放弃,而变得遥遥无期;那么,接下来的货品协议,又如何令人乐观?如何让这些“应该做的事”有效地推到其预定位置, 取决于马英九的一念之间。
其他,诸如台湾第四核电厂是否要继续兴建、运转,以及更符合永续发展的土地规划等,也因牵涉意识型态或遭遇既得利益之争,最后可能变成“嘘声大于掌声”的工作。但假使不能把握这“没有包袱”的黄金两年,以后就更不可能做了。
在民粹当道且快餐主义盛行的当下,“执政者”随波逐流或忧谗畏讥的情况较诸过去严重,政治人物养成了向民粹低头的习惯,民粹语言也屡屡因为可以左右政策而越发变本加厉。我们提醒马英九:“政客想的是下一次选举,政治家想的是下一代”,“做应该做的事情”不但是责任,也是把社会导向正确方向的唯一方法。马英九既已无下次选举,就多想想下一代吧!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