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2013年9月12日,吉林大学2013级新生进行分列式入场展示。当日,在吉林大学2013年开学典礼上,刚刚结束军训的大一新生向全校师生进行军训成果展示。 新华社记者 张楠摄
参考消息网11月19日报道
外媒称,每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都会新增数百万新兵,但只会持续几周时间。
据日本《外交学者》杂志网站11月17日报道,在位于沈阳的东北大学,学生间流传着一个笑话:每年秋天,美国情报机构都会对中国军队人数的突然激增而困惑。短短几周时间里,中国军队就出现大量新兵—去年为600多万—令人好奇的是,他们都出现在大学校园里。但在一个月内,这些新兵又都消失不见。美国人为此抓耳挠腮,搞不懂这些“神秘武士”去哪儿了,何时又会再次出现。
这些“神秘武士”其实只是大学新生。每年,中国所有大学的一年级新生都要在正式开课前参加军训。军训通常在校园或附近的军队驻地进行,持续几周时间。
有的学生可能会收到武器,到射击场进行射击训练;还有的可能使用防毒面具和医疗设备进行应急演练。
学生还要学习一系列文化课,接受国防和最新的党的思想教育—这些都不对留学生和外教开放。
为什么一个据说拥有230万军人以及世界第二大军费开支的国家要教大学新生走正步?报道称,教官和学员最常说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自律,帮助他们学会独立乃至在学业上获得成功。
东北大学国防教育学院大四学生沈光协(音)说:“我认为这样的训练绝对有必要。如果你到学生宿舍看看,会发现非常乱。军训如今显得尤为必要,因为其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意识,帮助他们学会管理自己的日常生活。”沈光协去年曾担任一支60人的军训队伍的教官。
一些学生还表示,军训有助于他们与新同学增进关系,更好地适应新环境。
但有些人的看法并不那么积极。初到中国大学的外教经常会对校园里练习走正步的学生方队以及毫不掩饰的民族主义气氛感到惊讶。他们在网上的匿名发帖充斥着“洗脑”这样的字眼。
然而,接受采访的学生中很少有人认为军训具有一定的政治意味。一名学生对“洗脑”的说法予以反驳,还有一个学生说军训更像是参加“夏令营”。但报道称,仔细审视军训内容,会发现军训可能不仅仅是拉歌和晚会。
报道指出,去年,中国东北一些院校所使用的军训教材就包含有关中国与世界其他大国关系的内容,试图向年轻学生传递特定的世界观。比如,在讲述国际安全环境的一章中,日本就几乎被描述成“美国的傀儡,唯美国马首是瞻”。
中国教育部对军训的内部指导原则称,军训的目的之一是“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报道指出,当局认为,学生如果不认同这些意识形态可能是危险的。
报道称,军训期间的文化课并未受到学生欢迎。东北大学英语系研究生葛明(音)说:“我不喜欢那些课程,它们就像理论必修课一样。我们一般都在课堂上睡觉,或者吃零食,看别的书。”
学生对军训的态度也反映出中国不断扩大的代沟,其中包括老一代人对成长于高速增长的经济环境和强势外来文化中的年轻学生所怀有的不安心理。
葛明说,她所在的大学如今的军训时间大概只有她6年前参加的一半多。她说:“也许今天的‘90后’更加脆弱。他们受到太多溺爱了。独生子女都太娇生惯养,他们对军训感到不适应,无法很好地完成。”
沈光协说:“我认为大学军训的难度还应该加大,现在的一点都不难。不管你多大年龄,哪怕是个小孩子,都能完成训练项目,无非就是走路、立正这些内容。”
之所以难以开展更加名副其实的“军训”,原因之一在于后勤问题。教官往往装备不足,准备不充分。一名学生用“脏”、“差”来形容她曾参加军训的基地。通常来说,教官都是入伍两年左右的新兵,他们自己也仅接受过最基本的训练。有时,教官本身也还是学生。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