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1月21日电(记者 刘辰瑶)在过去三天里,中国的中央企业中又有两名高管被调查。今年以来,连续十余位央企老总级人物落马,中国的反腐风暴正刮向央企。
中央企业,肩负推进创新型国家战略的使命,是发展公有制经济的重要力量。但同时,在“国家所有”、“中央直属”、“行业垄断”等标签下,也让一些央企内部存在种种弊端和问题。
今年年初,中国高层不止一次提出: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随后,十多名部级官员因腐败“下马”,央企内部的反腐力度也空前加强。
8月末,原国资委主任、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前董事长蒋洁敏因违纪被撤职,4名中石油高管相继被查,掀开这一轮央企反腐的序幕。中储粮、中国移动不少地方分公司高管也相继落马。
进入11月份,这方面“消息”不断。
11月11日,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高管徐敏杰辞去公司非执行董事和副董事长职务。有消息称其因码头投资收购被调查。
11月15日,吉林市中级法院对原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执行董事兼副总经理鲁向东受贿案作出一审判决,鲁向东受贿2000多万元人民币被判无期徒刑。
11月19日,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副总裁李东光接受有关部门调查,已向董事会递交辞呈申请辞职并停止履职。
央企高管连遭调查,彰显中国官方治理央企腐败的决心,但究其腐败根源,还在于央企本身的特殊性。在反腐的同时,如何建立、完善制度“防腐”,更是关键所在。
“企业规模太大、权力过于集中、监管难到位。”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央企内部滋生腐败的主因。
值得注意的是,央企反腐风,刮出来的大是团体腐败案件。譬如上述的中石油高层“地震”,及今年“五一”之后中国移动发自广州的系列案件,继2010年中国移动前副总经理张春江被“双规”之后,已有15个中国移动高管被查处。
李锦告诉记者,央企的团体腐败不在于公有制制度本身,而是在于企业自身机制。选聘人员和财政预算不公开,让中央企业有着太多的“自留地”。
“一部分央企已形成了自己的利益王国,外部难以监管,群众监督制度则更为缺失。”李锦说。
不久前公布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涉及国有企业的改革内容被认为“力度空前”,其中要求“国有企业要合理增加市场化选聘比例”、“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以及“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组建若干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等规划。
在业内专家看来,这些政策对于根除当前企业内部腐败痼疾是利好消息。
中国国家行政学院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汪玉凯此前曾公开表示,“为官发财,应该两道”,政府官员不应转型为央企高管。在国际市场招聘管理人员,有助于央企公开透明。
李锦也表示,建立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有利于打破央企现在的管理格局,督促央企用市场化的方式进行竞争。
有消息称,国资委等相关部门正在酝酿相关政策,逐步增加国企高管的市场化选聘比例,这意味着央企、国企的“一把手”或更多地从市场中产生。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