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耿雁冰
实习记者 徐 颖 北京报道
11月26日,人社部首度公布过去10年企业职工养老金数据,2012年, 全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达历史高位,超过两万亿。不过,随着“广覆盖”红利消失,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结余增速逐年递减,养老金筹资来源急需扩大。
虽然全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创下年均增速33%的佳绩,并且余额逐年增加,似乎证明了养老金“不差钱”,但仔细分析这10年内的变化,养老金增速已从最初超40%,下降到2012年的23.4%。如果去掉财政资金对养老金的补助,其自身增速仅为18.6%。
目前,我国三大养老保险体系包括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已经覆盖我国大部分人口,其中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建立最早,运行也最成熟,这一养老保险基金的变化,可以反映出我国整个养老体系未来发展的趋势。
企业职工养老金结余增加,主要得益于劳动力持续增加,以及养老保险不断扩围。但是,老龄化社会到来,养老金支出将承受考验。
从2004-2012年间,企业离退休人员增长率从6.1%,攀升到9.7%,相应的,同期养老金支出额增长超三倍。而同一时期参保职工人数除个别年份外,均保持稳定水平。尤其是“十二五”后期,我国就业人口数量将开始下降,进入劳动力市场的人数也将随之下降,人口红利逐渐消失。
2011年以来,企业职工养老金支出已经突破万亿,而且增速逐渐扩大。就在去年,养老金支出与收入的增速持平。虽然官方一直没有公布对未来养老金收支的预测,按照目前的趋势发展下去,再加上个人账户缺口,有可能出现养老金收不抵支的情况。
随着老龄化人口增加,领取养老金人数越来越多,缴纳养老金人数逐渐减少,仅仅依靠财政资金显然难以填补。
我国企业与个人的养老金缴费率已经处于全球第一梯队,在企业利润下滑的情况下,不具备上调的空间,而延迟退休短期内也难以推出。
在扩大全国社会保障储备基金方面,加大划拨国有资产力度,已经成为具有可行性的方案之一。
按照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深化改革《决定》,在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中,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将继续逐年提高,预期目标设定在2020年达到30%的水平。上缴的收益将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包括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编辑 肖欣欣 李艳霞)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