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吃大锅饭去!”
在以色列出差期间,我经常约上三五知己,开车到附近的因盖夫(Ein Gev)基布兹。是的,去吃大锅饭。
“基布兹”是希伯来语“团体”的意思。以色列全国有大大小小的基布兹200多个——那是一个个在全体所有制基础上的,将成员组织起来的集体社会。在基布兹内没有私人财产,成员之间民主平等,共同劳动,按需分配,被认为是现实存在的乌托邦。
最早的基布兹成立于1909年,而我常去的因盖夫基布兹始建于1937年,这里原来是一片贫瘠的沼泽地,曾与约旦接壤。
我在那儿认识的朋友SuoMa自称是因盖夫的第三代成员。其祖父母都是创始人之一,退休后除了无忧无虑地享受因盖夫提供的各种生活保障外,每月还可以领到1600谢克尔(1谢克尔约合人民币1.7元)的政府退休补贴。
因盖夫的成员每月可领到1500谢克尔的零花钱,到年底再根据本年度的经济效益进行分红。成员在超市购物,把所需的商品在收款台扫描后,报上自己的工号便可以领回去。集体食堂提供各式菜肴,成员排队领饭,各取所需。这就是我们常吃的大锅饭。
因盖夫入口处的小山丘上,一只风帆正在“乘风破浪”勇往直前。但因盖夫的发展并不那么一帆风顺。像其他基布兹一样,因盖夫创建时是一个亦军亦农的准军事组织,成员在荒芜的土地上开荒种地,吃粗粮,住帐篷,还要随时随地准备打仗,过着“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没有报酬的生活。直到现在,因盖夫内还保留着当年留下的飞机、坦克、大炮和边防哨所。经过近70多年的建设,因盖夫已经拥有了游船、奶牛场、果园、医院、学校、剧场,等等。
一来二往混熟后,SuoMa很乐意带我这个中国人在因盖夫四处转转。奶牛场坐落在因盖夫的西北侧,几十个大大小小的牛棚散落其中,数千头黑白相间的奶牛耳朵上都挂着一块小号码牌,它们的家谱、品质、产奶量、营养史和发情周期等信息都被详尽记录在案。因盖夫的科技人员根据不同牛群的心理特征实行差异化喂养,使奶牛每天的产奶量比其他地区多出约30升。“它们的粪便还被用作发电呢!”SuoMa说。
因盖夫的香蕉园少说也有好百亩。虽然地处沙漠,但香蕉林却生机勃勃。我顺手捡起一把落在地上的香蕉,剥开绿色的香蕉皮,一股清香扑鼻而来,我忍不住尝了一口,清甜无比。香蕉园被一张巨大的网架覆盖着,SuoMa笑道:“这张大网可以把香蕉林蒸发的水分减少60%。”
很多人对以色列农业的滴水灌溉系统早有耳闻,但未必听过用大网“留水”。其实,以色列的很多农作物都是生长在网中的。以色列60%的土地属于干旱或半干旱,土地贫瘠而且严重缺水。因此,以色列人非常珍惜水资源,除了从源头采用滴水灌溉外,还想方设法把本该蒸发的水留下来。在城际公路两旁的农田上,各种大大小小的网架清晰可见。
目前,基布兹成员约占以色列总人口的2%。在以色列,任何公民都可以申请加入基布兹,前提条件是把自己已有的全部财产充公,经过两年的考察并被所在基布兹的成员集体评定合格后,就能加入该基布兹了。
当然,基布兹成员也可以申请离开基布兹,但必须把所有的财产留下。另外,基布兹成员外出务工所得要全部上交。基布兹最高领导人“书记”与其他成员之间的收入福利相差不大。
基布兹有一套非常独特的教育体系,学生除了学习文学、艺术、数学外,还要学习计算机、镜片制造、植物滴水灌溉技术、外贸及旅游等课程。扎实的专业知识加上良好的心理素质,使不少基布兹学生成为了国家栋梁。据有关资料介绍,以色列空军70%的飞行员来自基布兹。
其实,基布兹的人才辈出可谓源远流长。包括“建国之父”本·古里安在内的4位政府总理都曾是基布兹成员。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现以色列总统佩雷斯正是在基布兹工作时得到古里安的赏识而走上了政坛,他和妻子也是在基布兹喜结良缘。
不少基布兹成员对中国相当了解。有一次,我与几名同事到以色列北部的加利利湖附近的一个基布兹做客,当乘载我们的木船驶到湖中心的时候,基布兹成员把早已准备好的五星红旗和以色列国旗分别悬挂在船的两侧,先后播放了中国和以色列国歌,全体起立,向国旗行注目礼。
此情此景,我至今难以忘怀。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