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讯(记者 张璐)中国首部资源型城市国家级专项规划《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昨日发布。《规划》首次确定了262个资源型城市,首次摸清了全国资源型城市的家底。《规划》还提出,到2020年,资源型城市历史遗留问题基本解决,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转型任务基本完成。
指导转型不可“一刀切”
昨天,在国新办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介绍说,《规划》首次在全国确定了262个资源型城市,其中地级行政区(包括地级市、地区、自治州、盟等)126个,县级市62个,县(包括自治县、林区等)58个,市辖区(开发区、管理区)16个。这些资源型城市又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资源状况,分为成长型、成熟型、衰退型和再生型四个种类。
杜鹰称,262个资源型城市分布在全国除了京津沪三市以外的所有省、区、市,情况千差万别,将实施可持续发展分类指导,不可一刀切。
谈及资源型城市面临的突出问题,杜鹰称,首先是过度开发资源、超强度地开发资源,“油水快流”是一种不正确的政绩观;其次,普遍存在资源型产业“一业独大”的问题,即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不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另外,资源型城市历史遗留问题多,包括民生和环境问题。国家目前分三批界定的全国69个资源枯竭城市,其人口只占全国的4%,但其棚户区占了全国的1/4,失业矿工占全国采矿从业人员的1/10,需要治理的沉陷区占了全国的1/3。
下一步,发改委将严格执行矿产资源勘探和开采的准入制度和分区管理制度,调控开发的强度,同时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防止过采、超采和滥采;并建立长效发展机制,解决资源型城市的历史欠账。
转型按考核结果给奖惩
被问及支持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大量资金如何管好用好,财政部预算司司长许宏才表示,近期,财政部会同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国家统计局联合制定了《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年度绩效考核评价办法(试行)》,对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前后的经济结构、民生改善、环境整治等指标进行绩效考核,中央财政将根据考核结果实行奖惩,相应增加或扣减转移支付。
“资源枯竭城市转型成功后,对它的转移支付的资金安排将有个退坡的机制,不是说一转型成功马上就取消,而是逐年减少转移支付支持,以利于巩固转型成果。 ”许宏才说。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