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7日,6级北风吹拂下的北京,温度降到了入冬以来的最低点。中国人民大学(以下简称“人民大学”)校园内的行人都加快了速度,以躲避这突如其来的寒潮。
寒潮天气很快转暖。然而,人民大学遭遇的另一场“寒潮”,恐怕在一段时间里都难于消弭:该校招生就业处处长蔡荣生持假护照闯关被抓,经多方消息源证实,蔡目前正接受调查。
尚无法求证的消息说,蔡荣生交代的招生等问题金额达数亿元,且出逃前曾留书反映领导问题,而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执行院长胡娟,也已经被免职协助调查。
消息一出,就如同当日校园内被狂风卷起的树叶一般,蔡荣生顷刻间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寒冷的冬季,高校自主招生的种种问题也因此消息而急剧升温。
持假护照闯关失败
一张假护照没能帮蔡荣生闯关成功。蔡持假护照在深圳闯关被抓的消息,11月26日就在互联网上传播开来。
最早发布消息的是民办教育家信力建。他是在一个微信群中得到的这个消息,随后发到了新浪微博上。
这条求证语气的微博称,蔡荣生持假护照欲闯关赴加拿大,并称蔡交代的招生等问题金额达数亿元,且出逃前曾留书反映领导问题,而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执行院长胡娟,也已经在当天下午被免职协助调查。
微博很快转发超过了100。信力建对媒体表示,考虑到消息尚未核实,就删去了这条微博。
公开资料显示,蔡荣生,48岁,吉林长春人。198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系,后回到长春一汽集团任助理工程师。1989年,蔡荣生考入中国人民大学贸易系,毕业后到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工作,直到2003年。
同时,他在1999年再入人民大学商学院,攻读在职博士,师从人民大学原校长纪宝成,并于2002年毕业。2003年,蔡荣生回到人民大学,担任该校学生处处长、就业指导中心主任。2005年,蔡荣生就任招生就业处处长。在高招期间,他还兼任本科招生委员会副主任,自此负责招生工作的组织与实施长达8年之久。
从微信上得知蔡荣生持假护照闯关被抓的消息后,11月27日上午,法治周末记者致电多位在人民大学工作和学习的人士求证,但他们都表示对此事并不知情。
人民大学一位不愿具名的老师对记者说,上周二(11月20日)还在学校就业指导中心见到过蔡荣生。听闻蔡“很给自己人办事”。
同在上一周,人民大学原校办副主任王鹏已接替蔡荣生,任招生就业处处长。不过,该校相关负责人强调,这是近期部分职能部门正常人事调动的一环。
11月27日下午,《法制晚报》最先发微博称,其记者已向人民大学宣传部求证,蔡荣生确因招生问题被调查。
随后,法治周末记者也从人民大学宣传部得到证实,蔡荣生目前正在接受调查。但对于蔡荣生被调查的时间、地点、原因、涉案金额以及胡娟被免职等问题,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并未得到通报”。
11月28日上午,在教育部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也进一步证实了蔡荣生被调查一事。当天,教育部正式发布了包括中国人民大学在内的六校章程,这一旨在推进高校“去行政化”、增强办学自主权的试水,在蔡荣生被调查的消息面前黯然失色。
“虽然针对蔡荣生的调查结果还未公开,但作为招生就业处处长,其在分管的招生工作中出问题的可能性很大。”人民大学一位曾经接受中央巡视组谈话的老师告诉法治周末记者。
今年6月至7月,中央巡视组曾进驻中国人民大学,组长陈际瓦在交换意见时指出,人民大学在“自主招生等方面存在薄弱环节”。
此外,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方流芳最早在微博上指出,蔡荣生至少在7家公司有过兼职独立董事的经历。
或陷自主招生腐败泥潭
打开人民大学招生就业处的招生网,一条名为“特殊招生”的导航条引起了法治周末记者的注意,按照索引显示,在十个门类的“特殊招生”中,作为这次蔡荣生被调查主要动因的自主招生也位列其中。
自主招生,是指高校拿出一定比例的招生名额,针对那些有特殊才能的学生,由高校自行组织考试,通过选拔的考生可享受高考降分优惠。2003年,教育部在普通高校招生工作中启动自主选拔录取改革,人民大学成为改革试点之一。
同年,蔡荣生出任该校学生处处长、就业指导中心主任。2005年,蔡荣生就任招生就业处处长,自此负责招生工作的组织与实施长达8年。
一些接触过蔡荣生的学生告诉法治周末记者,蔡给他们的印象“气场强大,干练,讲话清晰有条理”。“他每年都会为本科新生作职业生涯规划报告,去年入校时,我印象最深的是他谈过新生可以选择规模大、前景好、社会责任感强的企业作为将来的职业目标。”一位来自人民大学商学院2012级的学生说。
2012年3月15日,人民大学自主招生复试当天,蔡荣生就“圆梦计划”接受央视采访时,就教育公平的话题侃侃而谈:“高校应当本着对考生高度尊重和负责任的态度,合理确定自主选拔录取入围的考生比例。同时,在自主选拔录取过程中尝试建立贫寒学子到国家一流大学深造的通道,是体现教育公平公正,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希望更多高校加以推行。”
案发前,自主招生工作显然是蔡荣生最引以为傲的政绩。
人民大学教务处网站显示,蔡荣生多次因招生、就业工作“成绩突出”被评为先进工作者。2013年10月12日,以蔡荣生为首的科研小组,凭借《完善高校自主选拔录取制度的探索与实践》的科研成果,荣获第七届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这次获奖,距离案发1月有余。
蔡荣生的具体问题还有待相关部门给出最终的调查结论,但有迹可循的是,早在2010年,网上已有大量的举报材料指向蔡荣生利用自主招生、提前录取等机会收受贿赂。
蔡荣生若真的涉嫌招生腐败问题,无疑再次将国内高校的招生问题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法治周末记者从该校2003年至2013年的自主招生计划中发现,自主招生的实施,从最初的定点学校推荐,到学生可自荐报名,再到针对县及县以下农村高中应届生的“圆梦计划”推行,学生的选择权体现越来越充分,可享受这一“特殊政策”的学生覆盖面越来越大。
2003年以来,在招生规模控制方面,教育部要求部属高校自主招生的比例不超过5%。2006年,教育部规定“考生人数较多且生源质量好的高校可以有所扩大,各校应将其作为‘预留计划’的一部分单独公布,并报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备案”。2012年,教育部对自主招生候选人数量设置了上限—规定“原则上控制在自主招生录取计划数的120%,最高不超过200%”。
从人民大学历年自主招生的计划来看,2006年规定“不超过5%,若生源质量好,可有所突破,由学校从机动计划中予以安排”,2007年规定“不超过10%”,2011年规定“选拔时重点向素质教育开展好、新课程改革推进快和采取考前填报自主选拔录取志愿的省份适当倾斜”。
据相关消息人士透露,高校招生就业处处长有权进行名额补录、追加高考招生计划、艺术招生、高水平运动员招生以及支配教育部给的机动指标。但随着高校越来越完善和明朗公开化的招生政策,招生就业处处长的“权力”也比以前小多了。
尽管如此,不少学者依旧认为自主招生存在不少问题,很多人将矛头指向高校行政化管理体制。
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杜玉波在今年的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工作会议上讲话时也曾坦陈:“目前,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信息公开、考核选拔科学性、规范化程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在今年的反腐高压态势下,作为蔡荣生本人接受调查是高校反腐的‘常规动作’,但之所以引起舆论的广泛关注,在于他主管招生的特殊身份,如果在招生领域出现腐败,将伤了多少寒门学子和我们家长的心?”在人民大学校园里,一位受访学生家长向记者表达着不满。
记者在人民大学采访期间,该校不少同学也表示,“通过自主招生选拔进来的学生大部分都是佼佼者,在学业、科研、创新、组织管理等方面能力明显突出。不希望蔡荣生事件给学生造成什么影响,毕竟是他的个人问题”。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