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早报记者郑其
浓密高大的树林遮天蔽日,里面栖息着种类丰富且危险度颇高动植物。只要谈起亚马逊热带雨林,人们脑海里大多会跳出这样的印象。在科考人员眼中,亚马逊热带雨林又有怎样不同的 “面孔”呢?昨日,天府科普大讲堂邀请华东师范大学科学与技术跨学科高等研究院院长张树义来到四川科技馆,与听众分享了他的科考故事,“画”出科学家眼中的亚马逊热带雨林。
为了繁衍 植物玩“心机”
1991年,张树义作为一名留法博士研究生到亚马逊热带雨林科考。张树义和研究人员却发现,为了更好地繁衍,植物进化得更有“心机”。
讲堂上,张树义展示了一张张热带雨林的植物照片,这些不同种类的植物有着统一特征—生长着颜色鲜艳的红色花朵或者艳丽果实。“为什么花朵、果实如此艳丽呢?这不是偶然,而是动物和植物协同进化而来的结果。”他告诉听众,很多鸟类,尤其是蜂鸟,对于红色非常敏感,蝴蝶也是如此,颇为偏爱色彩艳丽之物。“为了吸引鸟类来采蜜,为花传粉,渐渐地,植物把自己的花朵和果实进化得更为夺目,使自己在万花丛中更有"竞争力",更好地传播种子。”紧接着,张树义又展示另一张图片。在这张图片里,鲜红的果实下紧粘着白色的种子,“绿色是雨林里最主要的底色,红色和白色会形成巨大反差,非常显眼。这种植物的果肉则和种子紧紧相连,动物想要吃掉果实,只有一种办法:连果肉带种子一起吞下去,然后经过动物的排泄把种子转移到几十米或者几百米以外。对植物而言:我生长出艳丽的果实,你吃我的果实,带走我的种子。对动物而言,自己填胞了肚子,也完成植物的"心愿",双方互惠互利。”
为了果腹 鸟类寻“解毒丹”
鸟吃果肉,带走种子,完成植物种子的传播,这是植物最希望看到的互惠互利结局。不过,在亚马逊热带雨林,金刚鹦鹉的“食谱”却颇让一些植物“头疼”,因为它极其钟爱植物的种子。张树义说,金刚鹦鹉的喙非常厉害,可以轻松用喙啄开果实坚硬外壳,吃到里面的种子。“这对植物的繁衍来说就是灾难。于是,为了保护自己的种子,很多植物便进化出了一种专门对抗金刚鹦鹉的"保护机素"—让种子带有毒素。”讲到这里,听众不禁再次为植物的“心机”而感到不可思议。
难道金刚鹦鹉就眼睁睁地看着自己钟爱的食物却只能咽唾沫吗?张树义很快又给这个动植物间的“宫心计”续了后篇,“研究人员发现,金刚鹦鹉定期有一个派对,派对中它们大吃特吃土壤。而它们集体吃土壤的原因就是,土壤中会分泌一种盐分物质,可以综合果实中的毒素。”动植物之间为了生存繁衍,竟能上演如此“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斗智斗勇的一幕,再一次让听众对于大自然的神奇咋舌。
人物名片
他曾在亚马逊发现新瀑布
张树义1991年先后两次在亚马逊热带雨林进行科学考察,是我国第一位到南美亚马逊热带雨林进行长期野外研究与考察的生态学者。2008年再进亚马逊,并在热带雨林中发现了一条以前从未被人发现的瀑布,该瀑布后来以他的名字被命名为“树义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