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刚的家 L
|
罗刚凭借儿时记忆画出老家地图 L
|
阅读提示 | 每天晚上爬上床,闭上眼睛,只有5岁的罗刚就开始拼命地记住家乡的信息:有桥、有河、还有房子的模样。那时他刚从四川被拐卖到千里之外的福建,跟家乡的唯一联系就是刚形成的模糊记忆,那时他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全名叫什么。
23年后,罗刚通过记忆,加上谷歌地图,以及“宝贝回家”志愿者的帮助终于找到了家乡与亲人。
5岁时被从四川拐卖到福建
5岁时的一天,罗刚独自去幼儿园上学,路上遇到一男一女,他们以去找罗刚的爸爸为由,将罗刚从四川拐骗走,随后卖到了1500公里外的福建。但是两年后,福建的父母也去世了,他和妹妹由爷爷奶奶继续抚养。上小学后的罗刚,既没有养父母,也不知道亲生父母在哪儿。
罗刚说:“那个时候真的特别想爸妈,想去找他们。”但是罗刚根本不知道家乡在哪儿,叫什么,以及父母的名字。
他唯一能记住的就是对家乡生活环境的模糊印象。“有山、有水、有大马路,我家就在马路边上,还有桥,我从那里摔下去过。”罗刚开始努力地去回想家乡的特征。
有一段时间,罗刚每天晚上躺在床上,闭上眼就开始在大脑里不断地搜索关于家乡的记忆。爸妈的面貌、家里吃的菜,更多的是家里周边环境的记忆:马路是柏油的,两座桥的形状,小学在哪里,被拐那天穿的毛衣是红色的,上面有个天鹅图案……
当罗刚一个人的时候,他会慢慢地去回想这些细节。那时他知道,现在的爷爷奶奶对他也挺好,自己也没钱没能力回去找。只能默默地在大脑里面一遍又一遍去回想,“我的头就像一台电脑,努力地把这些记忆储存起来”。
把对家的记忆画下来
福建的两位老人,罗刚的爷爷奶奶辛苦地把他和妹妹抚养大。罗刚中学毕业后,到了一所中专学校读机械设计专业。
学设计增加了他对于平面与空间的理解,有一天,罗刚想:我可以把小时候记得的那些环境都画下来啊。
“那时候,我其实已经有比较独立的看法了,学习之外比较空,我就开始根据记忆去画家乡的那些特征。”罗刚涂涂改改,终于画出了一份简陋的地图。
“前几天我整理房间的时候还翻出来,那份手画地图比我今年画出来的都要详细。”不过,那时罗刚画好就放到一边去了。
重新再画这幅关于家乡的地图的时候,罗刚已经27岁,10多年过去了。中专毕业后,罗刚参军入伍,退伍后又进了消防队工作。
2012年10月的一天,罗刚突然觉得自己应该落叶归根,“工作后,有经济能力,我就想靠自己的力量去找找亲人”。
他找到了“宝贝回家”公益网站,他知道希望渺茫,但还是决定试一下。“宝贝回家”是一个帮助家长寻找失踪儿童、帮助流浪乞讨的孩子找家、为孩子家长及志愿者提供一个信息沟通的公益平台,目前已经帮736个人找到亲人。
相比其他人找到亲人的方式,罗刚寻亲的过程注定成为这个时代的经典案例。
谷歌地图里找到家乡
这个颇具时代特征的寻亲案例中,最关键的一环是罗刚的记忆,加上网络技术的协助。
志愿者蓝雪的协助,又从罗刚这台“电脑”里挖出了更多细节。蓝雪说,当时在论坛上看到了罗刚的信息,感觉有希望。“很多寻亲的人,记忆都在脑海深处,要看怎么去引导,要问他一些关键的、有判断性的细节,比如周围地形,附近是否有河流、公路、船、火车、桥和作物、吃过的有地理特征的食物及被拐线路等,他能想起来的任何细节可能都会有助判断。”
浙江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的心理应用学博士陈海贤说,记忆其实分为很多种,有语言记忆、机械记忆、环境记忆等,对于5岁的儿童来说,语言记忆其实并不重要,环境记忆更深刻。
蓝雪正是从这个方向突破,帮助罗刚回忆起了家乡的环境:有柏油马路,而且两条路还交叉呈丁字形,两座桥呈90度连接。他甚至还想起了学校的位置、路过的稻田、河流跟马路的走向、河流发过洪水……
2013年4月26日,罗刚至今还记得那个晚上。他说:“用谷歌地图查看邻水县的时候,当时随手拉了一下地图,突然发现有两座呈90度连接的桥,清晰地映入脑海。”罗刚5岁的记忆瞬间翻涌而出,他贪婪地放大了地图,仔细地对比回忆着。“越来越激动,我觉得那里就是我的家乡。”那是一个叫姚家村的地方,罗刚把地图发到网上,请当地志愿者们帮忙核对。
他从地图上判断出来的学校建筑很快得到了志愿者的确认,随后记忆的细节一一得到了对应,一切都似曾相识。“我就认定那里是我的家了。”罗刚说。
罗刚没有直接赶去相认,而是通过志愿者采集双方的DNA样本,从科学上确定遗传关系后,他才去了姚家村认亲。最后,罗刚的父母尊重罗刚的意见,他选择继续留在福建。
一个月后,罗刚的母亲撮合着给他相亲,一个重庆姑娘成了他的未婚妻。罗刚说:“我们相互见了也都挺喜欢对方的,就这么成了。”
他们的婚礼定在今年12月24日,婚礼在福建举办,他邀请了重庆的父母、弟弟。这几天,他正在为举办婚礼而幸福地忙碌着。据《都市快报》L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