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王丹阳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汉森的合影。

三名诺贝尔经济学得主接受媒体采访。
2013年诺奖经济学奖得主拉尔斯·彼得·汉森
我最出色的学生来自中国
专注研究宏观经济的汉森又是一位中国女婿坦言无法预测中国楼市和股票
自2008年金融危机后,有着44年颁奖史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越来越接地气。
从去年用于解决剩女分配的“市场设计”与稳定匹配理论,到今年有关预测股票、债券价格、泡沫风险乃至普通人该如何用手中余钱投资的“资产预测价格”实证分析,三名来自美国的经济学家分别从各自领域,加深了人们认识投资市场的不确定性与风险。
作为中国女婿的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拉尔斯·彼得·汉森(Lars Peter Hansen)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从计量经济学角度,能否预测资产价格仍要持谨慎态度。目前,他的模型研究还没有应用到中国投资市场。但他最出色的学生来自中国,兴趣点就是从计量模型分析中国经济。
文/本报记者王丹阳
图、视频/本报记者刘晓溪发自瑞典斯德哥尔摩
瑞典皇家科学院,诺奖经济学奖得主的新闻发布会,就像是一场现代行为金融学“老中青”三代展示秀。但实际上,他们的年龄差距并不大。
“学霸”芝大
74名诺奖得主占了27人
74岁的芝加哥大学教授费玛(Eugene Fama)在现代金融学中的地位相当于物理界的牛顿。在发布会上,这位“现代金融学之父”打破常规穿着黑白波点袜子,脸上一份不容人质疑的神情。
67岁的耶鲁大学席勒(Robert Shiller)因通俗经济学畅销书《金融与更好的社会》、《非理性繁荣》红遍全球,但诺奖首次公开见面会,他却语速缓慢甚至有点紧张,远不如在中国被广泛流传的耶鲁大学网络公开课视频中那般挥洒自如。
61岁的汉森(Lars Peter Hansen)语速急促,侃侃而谈,迫切希望更多人了解他所关注的横跨宏观经济学与金融市场的模型研究。这个被经济学界称为“明日之星”的“年轻”教授,同来自赫赫有名的芝加哥大学。
随着汉森的获奖,在诺奖经济学奖历史上的74名得主中,来自芝加哥大学的诺奖得主达到了27名。也就是说从1976年开始,至少平均每隔一年就有一位出自芝大的经济学家获得诺奖经济学奖。在今年,芝加哥大学获得诺奖的总人数也达到89人,继续头顶美国诺奖得主最多的高等学府桂冠。
然而,普通人更关注的是今年诺奖成果带来了什么?
“对资产预测价格的实证分析”(for their empirical analysis of asset prices)正是今年三名诺奖得主的获奖成就。所谓资产价格,通俗说包括股票、债券、基金的价格走势,房价是高还是低等……早被中国股民所熟悉的指数基金,实际上正是这三位诺奖得主在上世纪70年代从学术发展到实际运用的果实。
解读诺奖
股票价格到底能否预测?
除了对基金经理、股票投资人这样的专业投资者,今年诺奖研究也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法玛在半世纪前发表了“有效市场假设”理论,他认为在市场上的投资者是理性的,如果仅从过去的数据分析,在短期内,比如从明天到未来几周内的股票、基金价格是无法预测的。
席勒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研究则认为投资市场上的人有动物性的贪婪与其他人性弱点,这些造成了经济虚热,也就是非理性繁荣。因此,从未来三年到五年的长期内,是可以预见资产价格变动以及对全球经济危机、楼市、互联网泡沫进行预测。而席勒本人也成功预测了美国互联网泡沫。
汉森则更为学术和谨慎。他是从数学与数据模型角度实证,什么样的“模型”在实际中更有用。比如,一个基金经理要选择高风险的资产投资来提高回报率吸引投资者,那么他就需要一定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的投资策略,确定相关风险系数。而汉森的模型应用之一“量化投资管理”,就是用量化因子和计量模型来做投资决策。
正如诺奖委员会所称,今年的获奖理论看似回答矛盾,但他们却来自现实的行为金融学,有助人们对投资风险的更好认识。
数学高手
又一个“中国女婿”诺奖得主
如何看待自2008年以来的世界经济危机以及货币政策。三名诺奖得主的回答也带有个人风格。
法玛表示,世界危机是一种常规形式。本科数学专业出身的汉森认为,从数据角度看预测经济危机乃至泡沫是有可能的,关键是对模型的选取。没抢上话筒被排到“第三个”发言的席勒则幽默表示,他认同汉森的说法。
相比其他两位获奖者的成名,现年61岁的宏观经济学家汉森还不太为中国大众所熟悉。但实际上,汉森却与中国有着深厚渊源。
汉森的太太来自中国台湾,是一名台湾知名经济学家的女儿,同时也是汉森在芝加哥大学教书时的学生。汉森曾到访过中国内地,并多次在妻子的故乡台湾讲课,甚至他可以说一些简单的中国话。
回忆起获得诺奖的那一天,汉森说很美好。接到获奖电话时,汉森早已起床遛狗。这只狗是在他的儿子大学毕业后,和太太在获奖几月前领养的家庭宠物。因此,每天早上跟着狗散步,成了他在做数量模型繁重工作中的新爱好。在获得诺奖后,他打算把奖金用于帮助研究宏观经济与金融市场的年轻学者,“毕竟专注研究我这个领域的年轻人还是太少了。”
而对于他的诺奖研究能否用于中国股票、楼市的走势预测,汉森坦言他从没尝试过,也无法预测。但他自己最得意的学生来自中国内地,“崔瑞(音)来自中国,他清楚了解中国的经济形式,研究兴趣点也正是中国经济的发展。”严谨的汉森笑着说。
对话
投资时我不太关注个股行情
广州日报:能简要介绍一下您的诺奖成就吗?
汉森:我是一名宏观经济学家,着力于如何应用数据来让计量模型在特定领域更有效。我对自己的专长这样解释,模型是可以在某些领域有效,但并非万能。我感兴趣的是在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之间的资本模型。有4个模型是关于宏观经济,告诉我们有关金融运行的细节。但从多个角度来解释是很难做到的,所以我专注在某一特定的领域。我关注4个模型之中的两个并解读分析。
广州日报:您以“广义矩”(Generalized method of moments)而闻名,能解释一下吗?
汉森:其实广义矩就是我刚才所说的工作具体对应的词。广义矩是基于模型实际参数满足一定矩条件而形成的一种参数估计方法,是矩估计方法的一般化。只要模型设定正确,则总能找到该模型实际参数满足的若干矩条件而采用广义矩估计。
获奖后将鼓励年轻学者
广州日报:您对中国楼市、股票市场的走势怎样看?我知道您有一个中国妻子,并多次到中国台湾教课。
汉森:我的专注领域可能帮不到你也没有对中国经济特别的研究与观察。但总体来看,无论对中国还是美国,对金融市场深入的认识有助于一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从宏观经济层面,包括如何建立新的公司形式等从金融市场上得到的新想法,来促进经济发展,是所有经济学家要做的事。
广州日报:获得诺奖后,下一步的计划是什么?
汉森:我知道在这一研究领域有很多同行,能获得诺奖我感到十分骄傲。下一步我希望能够鼓励年轻的学者,加入到涵盖宏观经济与金融市场的这一领域。并希望有年轻学者能从中受到启示。
广州日报:那您的学生中有中国人吗?
汉森:是的,其中一个最出色的学生是中国人,他现在已经毕业了。他在学术研究上有很棒的展示,而且他从计量经济学角度,研究中国与美国的经济发展。
爱好数学社科而从事经济
广州日报:我知道您是数学高手,但您自己在股市和楼市擅长投资吗?
汉森:我在本科学的是应用数学,但我却对社会科学和数学两者感兴趣。所以后来我决定当经济学家。我的兴趣点在广泛的股市范畴研究,所以我和我的妻子相信投资不一定要广。我已经没有精力再次选择或关注个别的股票行情。
广州日报:那你觉得经济学家是好的投资者吗?
汉森:经济学家应告诉人们投资市场有风险、要对投资谨慎。不能过度的自信,是对每一个投资者的要求。
“诺奖,我们准备好了”
本报记者直击诺奖颁奖典礼前1小时
本报讯(记者王丹阳、刘晓溪发自斯德哥尔摩)12月10日的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是一个雨雪天,却一点不影响人们对这个城市年度最盛大节日—诺贝尔奖颁奖礼的快乐心情。
在11名诺奖得主和家人们下榻的酒店大门口,一早就燃起了火炬,欢庆颁奖日的到来。而在颁奖前2小时,酒店大堂响起了轻柔曼妙的竖琴音乐。
诺奖得主和家人们以及参与颁奖礼的嘉宾,在休息了一上午后,开始身着礼服,精心打扮,与家人们、朋友们合影留念。今年生理学和医学奖得主聚德霍夫和来自无锡的夫人陈路邀请了自己的家人和合作伙伴一起见证诺奖。其中,聚德霍夫与陈路的小儿子与女儿格外引人喜欢。
陈路对儿子团团说:“今晚要见真正的国王了,你高不高兴?”
两个孩子的保姆是一名来自天津的女士,她说自己来美国已经三年了,全面负责照顾聚德霍夫和陈路的这对儿女。
据介绍,这两个孩子在家里跟妈妈和陈路讲普通话,和爸爸则讲英文。在家庭合照时,细心的聚德霍夫教授还用中文叫了“阿姨”,在他看来,保姆是这个幸福的四口之家不可或缺的第五人。
身材苗条的陈路提前在美发沙龙盘起头发,穿上淡蓝色的长裙,迎接这个家庭重要的时刻。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