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12月11日电(记者 尹力)“感冒等小病没必要上医院,家附近小诊所打个点滴就行。”这是很多人的传统观念。然而,“小诊所”中的所谓“大夫”,可能是假扮成“白衣天使”的“杀手”。北京市大兴区检察院11日通报称,非法行医案件呈现快速上升趋势。2011年至今,该院共办理了27件非法行医案件,相比2007年至2010年的案件总量增长了6倍多。
大兴区是距离北京市区最近的郊区,北部边界距市中心直线距离不足10公里。随着城乡融合的不断深入,大兴区因其交通便利,房租相对较低,逐渐成为大批外来务工人员的聚集地。这样庞大的医疗需求,是当地现有的正规医疗机构不能满足的,加上当前看病难、看病贵的现状,使得城乡结合部成了“黑诊所”滋长蔓延的土壤。据大兴区检察院公诉一处副处长司左军介绍,该院近年查办的非法行医案件越来越多,多发生于流动人口聚集地区,其手段也越来越隐蔽。
司左军介绍,“黑诊所”是指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而擅自开展医疗行为的机构或个人。其投入成本低,多选在出租房,诊疗、卫生条件较差。有的“大夫”看病不做检查,仅凭直觉开方抓药输液。光顾这些“黑诊所”的病人大多是外来务工人员,有些人明知是非法行医还仍然前往。
患者为何会“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呢?司左军解释称,较之正规医院,“黑诊所”具有营业时间灵活、价格低廉、可上门服务等特点,且其看病不收挂号费、诊疗费等,有的甚至能先看病后付账,因此,收入不高的外地来京务工人员为图方便多会选择前往“黑诊所”。
大部分就诊者受教育程度低,迷信祖传秘方、偏方,因与行医者系老乡关系,盲目相信行医者的医疗水平。此外,绝大部分就诊者自我保护意识淡薄,一旦经非法行医治疗无效或出现误诊,也很少去举报这些“黑诊所”。司左军说:“2011年至今的案件中,仅4件是就诊人或其家属报案,其中3件是因为就诊人死亡。”
北京检方提出,除医疗资源有限、外来务工人员安全意识差外,对非法行医的处罚过轻,其违法成本低是造成非法行医泛滥蔓延的主因。目前,卫生行政部门打击非法行医,主要依据1994年出台的《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多是采取责令停业、没收药品和医疗器械以及罚款等行政处罚,打击力度不大。
对此,北京检方建议,相关部门应加大对非法行医的查处和惩治力度,增加其违法成本;建立卫生、公安等部门的联动长效工作机制;完善城乡结合部出租房的管理制度;让民众了解“黑诊所”的危害,树立科学就医的理念;加大医疗投入,在外来人员聚集地多设卫生室等基层卫生机构,挤压“黑诊所”的生存空间。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