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金报讯 图为:输液室里,患者几乎人手一瓶(记者刘蔚丹 实习生陈雨晗摄) |
本报记者高琛琛 余梅
10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布合理用药十大核心信息,其中“能肌注不输液”的原则,引发各界关注。记者探访发现,武汉各大医院里,民间俗称的“屁股针”几乎绝迹,市民感慨:“起码10年没打过屁股针了!”屁股针为何绝迹?市民该如何安全用药?
输液室人手一瓶
屁股针几乎绝迹
肌肉注射,民间多俗称“屁股针”。昨日,记者走访多家医院门诊,发现医院输液室里,感冒发烧的患者几乎“人手一瓶”。没有一名护士给人打“屁股针”,注射处,全都是输液瓶和一次性输液器。“前天儿子感冒,我带他去医院咨询能不能打‘屁股针’,医生说没有。”家住光谷的江女士疑惑:自己小时候打过的屁股针,既便宜又省时,现在怎么找不到了?而患者肖先生说,起码10年都没打过屁股针了,现在一说打针,就自动“默认”为输液。
输液利润更高
屁股针被驱逐
省妇幼保健院药剂科主任万莅介绍,肌肉注射被冷落,从大医院到小诊所都是一样。
首先,肌肉注射的方式有弊端。如注射后疼痛、可能产生肌肉挛缩等后遗症,药物浓度不易控制等,导致人们越来越少选择它。其次,不少患者主动要求输液,认为“来得快”,医生劝服药患者反而不高兴,尤其是一些怕影响孩子功课的家长。但从风险上来说,肌肉注射远远低于输液。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与利益相关。业内人士分析,无论是耗材费还是服务费,静脉注射的利润远远高于肌肉注射。在市场化的医疗环境下,肌肉注射逐渐被淘汰。
药物过敏死亡患者
11人有10人因输液
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主任李元启介绍,今年上半年,我省有11人因药物不良反应过世,其中10人是因为静脉注射过敏。输液时,药物直接进入人体静脉通道,相对于口服和肌肉注射,不良反应发生最快。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给药途径中,静脉注射是排在黏膜、外敷、口服、肌注等方式之后的。但目前,武汉一些医院门诊的静脉注射率达100%。
武汉协和医院药剂科主任陈东生表示,大多数时候,静脉注射是用“大炮打蚊子”,只有在患者消化功能受损、外用药无效、急性疾病吃药不明显时,才考虑用静脉输液治疗。
李元启提出,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布的十大原则关键在于如何落实,一方面需要医院加强自律,另一方面,政府部门也要加强对市民的科普教育,提高患者安全用药意识。
省卫计委相关负责人称,我省卫计委将抓紧时间落实,根据医疗机构和居民用药的实际情况,加快相关管理办法的出台。
链接
药能不用就不用 能口服就不打针
1.优先使用基本药物。
2.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的原则。
3. 买药要到合法医疗机构和药店,注意区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处方购买。
4.阅读药品说明书,特别要注意药物的禁忌、慎用、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和药物间的相互作用等事项。
5.处方药要严格遵医嘱,切勿擅自使用。特别是抗菌药物和激素类药物,不能自行调整用量或停用。
6.任何药物都有不良反应,非处方药长期、大量使用也会导致不良后果。
7. 孕期及哺乳期妇女用药要注意禁忌;儿童、老人和有肝脏、肾脏等方面疾病的患者,用药应谨慎,用药后要注意观察;从事驾驶、高空作业等特殊职业者要注意药物对工作的影响。
8.药品存放要科学、妥善;谨防儿童及精神异常者误服、误用。
9. 接种疫苗是预防一些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国家免费提供一类疫苗。
10.保健食品不能替代药品。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