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近年来日益飞涨的房价,犯罪分子利用人们想购买低价房的心理而大肆实施诈骗。近日,市检二分院公布了近3年来该院办理的房屋买卖领域诈骗犯罪案件调查报告。3年来,涉及此类案件23起,27名被告人诈骗396名购房人高达2.9亿余元。案发后,赃款仅追回3000万元,损失高达2.6亿余元。
诈骗者低龄特征明显
据市检二分院检察官张启明介绍,2010年至今,该院审理的23起购房诈骗案件集中发生在经济发达区和人口密集区,其中有11起发生在朝阳区,8起位于丰台区。23起案件中,27名被告人共诈骗396名购房人共计2.9亿余元。
这些案件的被告人平均年龄为31岁,其中“80后”有13人,占总人数近半,年龄最小的康某只有20岁,低龄特征十分明显。2009年10月至2011年1月,康某与其父在朝阳区,虚构低价出售商品房的事实采取租赁房屋后一房多卖、编造虚假房源及签订购房协议等手段,先后骗取33人购房款共4115.14万元。赃款基本上被康某用于高档消费、为女朋友购买豪华跑车、名表等奢侈品而挥霍。案发后,仅有500余万元被追回。
“上述案件造成损失达2.6亿余元,损失率高达91%,其中14起案件几乎造成全部损失。许多受害者的损失几乎是家庭全部积蓄。”张启明说。
低价房稀缺导致上当
张启明说,绝大多数被告人都主打“低价房”,房价普遍便宜30%以上。他们编造出各种貌似合理的理由,使得购房人放松警惕。比如,有的是打着能购买经济适用房、回迁房、限价商品房等政策性、保障性住房的幌子;有的则说是内部认购,或者与社会名流、政府官员、房地产开发商有“特殊关系”;还有的称是房屋所有权人急于出售房屋、回收资金。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对于低价房都要求购房人具备相应的资格。能够享受低价购房的人非常少,正是这种低价购房资格的稀缺性才使得老百姓对这样的机会趋之若鹜,唯恐失之交臂。”张启明说。
诈骗道具很有迷惑性
据悉,为了迷惑购房人,被告人采取了各种诈骗手段。有7起案件被告人以租赁房屋冒充待售房屋,组织购房人进行看房、选户型、挑朝向等买房的一般步骤,具有极大的迷惑性,使购房人感觉购房的程序很正规。因亲眼看到即将购买的房屋,心理上更加信任被告人,从而放松了心理防线。还有的被告人引入了房屋中介公司人员,以增强交易的可信度,进而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
有15起案件中的被告人伪造各类房屋交易合同且几乎都是有关经济适用房、回迁房等低价房屋的相关格式合同,专业性高、迷惑性大。张启明提醒,购房之前要多了解购房常识和程序, 不要轻信“内部关系”与“特殊渠道”,遇到房屋价格与市场价格差距过大需要提高警惕。如发现被骗,应在第一时间选择报警,以降低损失。
晨报记者 颜斐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