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宁12月19日新媒体专电(“中国网事”记者向志强 王军伟)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垃圾处理、污水净化等问题困扰乡村环境。我国人居环境城乡发展不平衡,相对大中城市,“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家里现代化、屋外脏乱差”成为不少乡村环境的缩影。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多发、生态退化严峻的形式,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2013年的中央1号文件,第一次提出“建设美丽乡村”的奋斗目标。
投入大、欠账多、观念淡薄:农村环境治理难
地处南疆的广西,自然环境优美,特别是2006年开始实施“城乡风貌改造工程”后,大中城市环境面貌发生巨大改观,但是在一些农村,生活垃圾、生产废弃物仍然被随意倾倒在池塘水沟、田头岸边,群众的家园、水源、田园日益受到污染和侵蚀。
据环保部统计,我国农村每年产生的90多亿吨的生活污水和2.8亿吨的生活垃圾,大多没有经过有效处理,就随意排放。专家分析,造成“垃圾围村”“污水横流”的原因主要有两个:首先是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投入大,欠账多。以广西为例,广西农村每天产生垃圾约1.63万吨,清运量仅0.34万吨,约有80%的生活垃圾被随意堆弃。广西农村生活污水一年排放4.4亿吨,畜禽养殖一年排放废弃物(主要是废水)6亿吨,而对上述污染的处理能力还达不到总量的20%。
其次是群众的环境观念淡薄,随意丢弃垃圾,导致村庄周围成为了天然的垃圾存放场地,天长日久不但滋生臭味,一旦遇到暴雨天气,还极易冲入河道、湖泊,污染水源。
要统筹推进更要因地制宜
在农村垃圾处理方面,很多地方提出了“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思路,但记者在广西武鸣县很多村屯却看到,村里设置了分类垃圾池,垃圾就地分类、焚烧处理。
武鸣县就根据本地实际实行“垃圾不出村”。武鸣县环卫站的工程师为此专门设计了一种焚烧炉,这种焚烧炉不仅造价低廉(造价约3万元左右),安装简单,焚烧后排出的气体无二次污染,灰烬还可作为肥料使用。武鸣县委书记黄国健表示,“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模式虽然较为有效,但对武鸣等西部很多欠发达地区来说投入较大、成本较高。
这是广西因地制宜探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模式的一个例子。今年4月,“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启动,广西提出了“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规划先行、完善机制,突出重点、统筹协调”的方针,各地也结合实际和本地特点,建立各具特色的垃圾处置和乡村保洁模式。
地处桂东的岑溪市水汶镇翰田村的村民杨立侃,见证了生活污水处理站建成前后村里发生的巨大变化。“过去家门口的六王河布满垃圾,散发阵阵臭味。如今,有了集中式污水处理系统,污水统一收集到污水池,进行生物净化后才排到六王河,河水异味很快消失,村民也可以下河游泳、洗菜洗衣了。”
玉林市通过村级“清洁乡村小广播”,激发农民群众自觉参与活动的热情,促使农民养成爱清洁的好习惯;桂平市建立有机废弃物堆沤示范点,让稻草还田率达95%以上;容县灵山镇让垃圾住进精美“小屋”,引导村民对垃圾进行分类,垃圾就此处理不出村……小喇叭、村民公约、微型焚烧炉、灭虫卡,八桂大地各村各屯因地制宜,清洁乡村“土方洋法”不断涌现。
“"清洁乡村"活动一定要因地制宜,因情施策,加强分类指导,鼓励探索创新,努力走出自己的路子。”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危朝安说,要根据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群众的实际需求,综合考虑土地资源、生态环境、民俗文化等因素,科学确定建设项目,不同地方不同标准,不同水平不同方式,促使活动向深度和广度拓展。
分步实施、夯实基础方能保障长效
村里垃圾要集中堆放,但村里没有垃圾池;垃圾堆放起来后,没有垃圾清运车,无法把垃圾运走……面对这样的状况,宾阳县累计投入财政资金3000多万元,社会投入1700多万元,建设了10座垃圾中转站、26套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约29.5千米、水源地人饮安全措施3套,还配备了2687个垃圾箱、22辆垃圾转运车,极大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武鸣县则对全县1796个村(屯)进行分类,按示范村(屯)(30%)、一般村(屯)(30%)、较差村(屯)(40%)设置不同目标逐步提升。
在田阳县田州镇兴城村,现在田间地头,每隔几百米就有一个田园垃圾回收池,农业垃圾不再随手扔,蔬菜田里有昆虫瓶、粘虫板、诱虫灯。村党支部书记黄子刚说,有了这些"秘密武器",蔬菜的农药和化肥使用量大幅减少。
广西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罗国安认为,将农村环境整治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才是农村环境整治的根本途径。在南宁市青秀区,当地将“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与新农村建设和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在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基础上发展生态休闲农业等“美丽经济”,吸引了众多城里人到农村休闲观光,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同比增长14.2%,得到实惠的群众也更加积极主动投身于“清洁乡村”活动。而在广西横县,当地引导农民应用绿色循环技术,以农业产业化、集约化发展推广清洁生产,并积极开展美丽新稻田、新菜园、新果园、新蔗园、新桑园、生态园示等7大美丽示范行动,大力推广生态环保的农业生产方式。
此外,罗国安认为,提高农民环保意识刻不容缓。“应该通过环保下乡、科普宣传等形式,引导农民改变一些生活习惯,明白环境与自身健康的紧密关系,避免无序化随意丢弃垃圾,共同保护环境”。
作者:向志强 王军伟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