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周结束的俄总统普京举办的年度千人记者招待会上,有两个名字成为了媒体追逐的对象。除了搅动俄美关系的“棱镜门”主角斯诺登之外,另一个焦点人物却是已经淡出各方视野的俄前首富米哈伊尔·霍多尔科夫斯基(Mikhail Khodorkovsky)。
在19日的招待会结束后,普京当场抛出了一则重磅消息:已在铁窗中度过10年牢狱生涯的霍多尔科夫斯基(下称“霍氏”)将被释放。20日,普京大笔一挥,签署命令,赦免了这位昔日富甲一方的俄能源巨头尤科斯公司的前总裁。普京给出的理由是出于“人道主义原则”,因为霍氏的母亲重病在身。
赦免当天,现年50岁的霍氏便立即搭乘私人飞机前往德国首都柏林,与家人团聚。
赦免并不意味“和解”
在抵达柏林后,霍氏发表声明称,自己的确在11月中旬向俄政府提出豁免请求,主要是出于“家庭原因”。俄媒体曾援引匿名消息称,俄联邦安全机构的几名代表最近与霍氏见面,告知其79岁、患癌症的母亲病情恶化。据悉,这次对话很有可能是“迫使”霍氏向普京申请赦免的直接动因。
普京曾在19日的记者招待会上表示,霍氏至今服刑已超过10年,“他已经受到严厉惩罚”。
其实,霍氏本应在明年8月刑满释放。对于此次提前释放,俄各界在震惊之余,也引发了热议。莫斯科新经济学院院长古里耶夫表示,“释放霍氏将给投资者希望”,因为“这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俄国内的商业环境正在逐步改善”。不过,俄罗斯《导报》认为,霍氏目前已无法对普京政权构成威胁,因此,那些投资者或者海外移民根本不会回来。
卡内基莫斯科中心政治分析师舍维特索娃(Liliya Shevtsova)认为,赦免并不意味着“政治和解”,只是彰显了普京拥有的绝对权力。克里姆林宫前政治顾问格列布·帕罗夫斯基(Gleb Pavlovsky)也认同这一看法,“霍氏难以东山再起,提前释放也只是普京顺水推舟而已,霍氏永远都是普京政权的一个囚徒。”
而普京此次释放霍氏的时机也颇为关键,赶在了明年2月索契冬奥会倒计时50天之际。此前,已有美、法、德在内的主要西方国家因各种借口拒绝出席此次冬奥会。因此,有分析认为,不排除普京借此机会大展“魅力攻势”,消除西方国家对俄的负面印象。而释放霍氏恰好成为了普京欲改善与西方国家关系的一张“王牌”。
曾三气普京致锒铛入狱
在俄罗斯,霍多尔科夫斯基的名字总是与财富、权势与地位相联系,这位昔日的石油巨头以其显赫的背景、目空一切的作风在俄罗斯政坛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苏联解体后,少数政党和企业掌权者趁解体后企业改制之际,用巧取豪夺,甚至是空手套白狼的手法获取了巨大的经济利益,从而形成了俄罗斯政坛特有的“寡头政治”。当时年仅30岁的霍氏在1995年,仅以3.5亿美元的价格购进尤科斯石油公司78%的股份,凭借约80亿美元资产跻身当时“七大寡头”之列。此后,霍氏一直在莫斯科的超级寡头排行榜上名列前茅。
2000年,普京上台后,为了摆脱叶利钦时期“寡头政治”的影响,推出了一系列“消灭寡头”的铁腕政策。当年7月,普京曾召集当时左右俄政坛的七大寡头齐聚克里姆林宫,与之“约法三章”。首先便是“不得干政”。与多数寡头的俯首听命相比,霍氏并没有被普京的强悍气势所胁迫,与普京公然唱起了反调。
2003年2月的一天,霍氏指责普京领导下的这个国家腐败丛生,尤其是国有的俄罗斯石油公司(Rosneft)以高价收购一些小型石油公司,致使一些人从中牟利。向来喜形不于色的普京当众发怒,提醒其勿忘尤科斯的发家史。此后,霍氏又依靠重金贿赂杜马议员,通过电话指挥影响提案进程,结果被议长告状至普京,后者震怒。此外,克里姆林宫的幕僚们还收集了不少霍氏企图取普京而代之的罪证,致使后者盛怒。
2003年10月曾经风光无限的霍氏沦为了阶下囚。2005年因商业诈骗、偷漏税款以及伪造文件等多项罪名,其被法院判处9年监禁。尤科斯公司于2007年倒闭,财产被拍卖。2010年,他又因侵吞公款和洗钱,刑期延长至14年,后获减刑,原定2014年8月刑满释放。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