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舞大妈“枪爆头”不实 广场舞冲突僵局难解—四川绵阳“广场舞大妈头部受袭”事件追踪
新华网成都12月25日电(记者江毅、胡旭)近日网上盛传“四川六旬大妈跳广场舞遭仿真散弹枪爆头”,广场舞噪音扰民问题再次引发热议。
当地警方最新调查认为,袭击确有可能为公园附近居民不满广场唱歌跳舞噪音而致,但排除钢珠由火药或气枪发射的可能。目前公园管理部门正积极协调附近小区业委会和跳舞群众召开沟通协调会。
七粒钢珠不是“子弹” 不排除弹弓发射
网络上热传的报道称,12月16日上午9点半,69岁的曾阿姨在四川省绵阳市人民公园邓稼先广场被来历不明的数颗钢珠击中,头部太阳穴附近受伤红肿。当时曾阿姨等人正在广场上跳舞,警方接到曾女士报警后随即介入调查。
案件负责警官24日告诉新华社记者,曾女士受袭部位在左眼角和太阳穴附近,虽然伤势不太严重,但此种袭击行为“性质恶劣,如果力量稍大则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在现场发现的数粒钢珠,网上有观点认为是由散弹枪或者仿真枪发射。记者了解到,警方当场共提取了7粒钢珠,表面光滑,直径8毫米,通过刑事技术鉴定,排除由火药或气枪发射的可能,疑似由弹弓射出。
警方走访发现,在同一地点钢珠袭击跳舞者已经不是第一次。今年11月就曾有跳舞者手臂被钢珠击中,但因衣服遮挡没有受伤,当事人也没有报警。此外,在媒体曝出此事后的第二天,又有人从楼上向跳舞人群附近扔出白萝卜,在地上摔得粉碎。
“扔萝卜的人不直接针对跳舞者,他的本意应该不是故意伤害,而是通过这种极端的方式来驱赶跳舞人群,表达对噪音的不满。”案件负责警官分析。当地警方表示将继续进行调查,争取找到袭击事件的相关当事人。
投诉一直存在 多次交涉往往“大吵一架”
记者24日在事发地点看到,群众跳舞的人民公园邓稼先广场大约30米见方,四周被草坪和树木围绕,距离最近的两栋居民楼只有50米左右,楼下则是面向广场的商铺。
袁女士经营着紧邻广场的一家小卖部,她告诉记者,大家对广场舞带来的噪音干扰早就不满,自己曾多次和跳舞人群交涉,希望降低音响音量,也多次向有关部门反映问题,但交涉的结果往往是“大吵一架”。有关部门接诉后在现场设置的醒目提示牌,跳舞人群视而不见,“起不了多大作用”。
据绵阳市城管二大队工作人员介绍,针对该广场噪音扰民的投诉一直都存在,24日记者采访当天就有两起。城管接诉后,通常会立即派人到现场了解情况,当事人可能在城管劝说下暂时调小音响音量,但随后又恢复原状。
记者从公园管理部门了解到,这个广场属于免费公共活动场所,来这里唱歌跳舞的群众有多个小组,每天早上7点到11点,下午4点到晚上9点,夏天晚上可能到10点,轮流使用场地,并用开放式音响持续放音。
附近群众纷纷向记者表示,广场上每天长时间的噪音,干扰大家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不同的小组还比着开大音量,又“不听劝不听说”,矛盾长期积累是引发暴力袭击的原因。
警方也认为,袭击者可能实在难以忍受长期噪音干扰,心中积累了不小的怨恨,最终选择这种极端的方式来进行驱赶和表达不满。“但这种袭击做法十分危险,一旦伤人要承担法律责任。”
如何界定噪音污染?
广场舞噪音扰民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暴露出来“休息权”和“休闲权”的矛盾,却成为城市管理的持续挑战。事实上,绵阳这起“广场舞大妈遇袭”事件所揭示的,还有城市快速发展背景下,噪音污染等相关法规难以适应形势要求的深层次问题。
对于城市公共场合的公众活动形成的噪音,怎样界定为噪音污染?由谁管理?依什么标准来治理?目前尚难有明确、统一的认识。绵阳人民公园管理方表示,目前在建筑规划设计间距方面,只有通风和采光的硬性要求,噪音方面也只有交通噪音有法定依据,“这种因广场舞导致的非交通噪音没有标准可查。”
“实际上,在节假日和重大活动期间,公园管理部门通常都对广场的活动时间和电源等进行控制,但这种方法不适于管理跳舞群众。”相关负责人坦言。
“作为居民,我要正常工作和休息,音响太大声肯定不满;而作为跳舞群众,我有权在公共场所活动,要的就是这种热闹的氛围。”绵阳警方也显得有些“无奈”,“双方都有理,作为管理方,我们也没有充分的法律依据,只能人性化处理,以说服和劝解为主。”
记者了解到,绵阳公园管理部门、警方、城管等相关部门正在积极协调,试图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将邀请附近小区业主代表、跳舞群众代表一起召开协调会,互相听听意见。”
此外,公园管理部门也开始着手研究“跳舞小组备案管理制”的可行性,在相关法规进一步完善之前,“期望通过建立正式的渠道,加强协调力度,找到民众在休息与休闲之间的平衡点。”
作者:江毅 胡旭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