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崇文门新世界附近,买卖购物卡的“黄牛”正在等待生意。
12月24日,资和信百货,一位办购物卡的顾客走出商通卡中心。
一串长约80厘米的“卡串儿”上,10余张花花绿绿的购物卡用胶条贴在一起。每当人们经过商场、超市,都会有一些人提着“卡串儿”向行人收购购物卡,而后再转卖给商场内的黄牛。可别小瞧这些“收卡黄牛”,虽然一张卡的利润仅10到20元,就在去年,他们都能赚上七八万元。
但从去年12月“八项规定”出台,各国企、事业单位福利也随之减少,这些购卡黄牛的交易量和收入开始“缩水”。今年“年关”将至,他们已经感觉到日子“不好过了”。
“大客户”消失 黄牛被迫“站街”
12月25日,圣诞节。
下午1时,崇文门新世界商场A座南侧广场,穿着棉衣棉裤、裹着围巾的老李正提着“卡串儿”等待卖家。每当有行人走过,他都会上前询问“卖卡吗?”此后两个小时,他询问了73位行人,但一张卡都没有收到。
老李今年58岁,2011年从黑龙江来到北京收卡。在他印象中,逢年过节正是大赚一笔的时候。“节日单位都有福利,卡非常多。”
但从今年开始,他只能赚取小毛小利,再也碰不到大宗交易了。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其他的黄牛身上。
12月20日,现年27岁的河北小伙王刚(化名)拿着“卡串儿”,在新世界商场门口从中午12点站到晚上8点,只收了一张1000元面值的商通购物卡,利润20元。
“我们这一行是最能感受到八项规定影响的,你从我收卡的方式就能感觉到。”王刚说,刚入行时,他也是以“站街”为主。每做成一单生意,他都会给对方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久而久之,培养了一些固定的“大客户”。
“固定客户给我打电话,我就去收。一周之内,真正上街站着的,也就两天。”王刚回忆,去年年底,曾有一位国有银行职员联系他,说单位刚给每个人发了3000元美通卡,有十几位同事都想把手上的卖掉,让去收卡。这次耗时仅半天的交易,让王刚净赚近千元。另外一位“大客户”,逢年过节都会让王刚去他家收卡,每次交易总额都在3万元以上。
而今年年末,这些“大客户”再也没有联系王刚,黄牛们只能又重新回到商场门前,继续站街收卡。
去年收入8万 今年减少一半
王刚原本从事网站策划行业,从2010年夏天开始,在新世界商场门口收购各类购物卡、电话卡。王刚“跳槽”的理由是,“干这一行不受时间、地点的约束,关键收入还不错。”
据王刚介绍,这一行的“利润”,主要是通过倒手赚取差价。比如一张1000元面值的商通卡,王刚会以960元的价格收购,再以970至980元不等的价格倒卖给商场内的黄牛,而商场内的黄牛则会以“替人刷卡付费”的方式,利用商场的打折活动赚取差价和积分。
虽然一张卡的净利润只有10到20元,但王刚称,这一行属于薄利多销。“你可真别小看这点利润,前两年市场特别火,有人一下子收了20万元的卡,一次就赚4000元啊!”
2011年至2012年,王刚和老李都会在7、8两月的淡季时回家。但即便两月时间不收卡,他们一年收卡所得的收入也能达8万元左右,有时候一天下来,王刚能收总额10万元的卡。
但从年初至今,王刚的收入只有5万多元。“按理说,今年这个时段应该是旺季,但现在一天能收5张卡就算不错了。”老李的收入则更低一些,“今年开始每天都会有,到现在才拿了3万多一点儿,还不够吃住用的钱。”
“还不就是政策影响的!我今年交易减少最多的,就是国企和事业单位。”张丽(化名)是王刚老乡,从2010年起便和王刚一起在新世界必胜客门口收卡。她说,前两年她都会去大型国有企业和派出所收购卡,“一个办公室一个办公室收,虽然面值也就一两千块,但一次能收二三十张。”
但今年,张丽收卡量直线下降,同时更多听到的是客户的抱怨。“内容也都差不多,无非就说现在有规定,卡少了。”
购物卡销售“缩水” 黄牛考虑改行
12月23日下午,商通卡资和信百货办卡中心,14个办卡窗口只有3个窗口有人在购买商通卡。一个小时内,共有8名顾客选购了商通卡。其中,有5名表示是为公司代购,而其余3人则表示是个人购买年底“送礼用”。
同日,家乐福方庄超市的购卡中心,仅开放了一个窗口出售购物卡。中心一名工作人员称,迄今为止来购卡的以公司企业和个人居多,政府部门或国企的暂时没碰到。
对于今年的售卡情况,记者以购卡的名义致电家乐福售卡中心,工作人员称,今年国家限制得紧,销售情况不如往年,大规模购卡的主要还是企业。此外,他还证实,很少接到一万元以上的订单。
“今年卡卖得不如以前”,物美超市玉蜓桥店的工作人员也表示,大宗交易少,每单基本都是数千元左右。
与购物卡销售同时“缩水”的,还有商场前的黄牛队伍。
王刚记得,2010年刚入行时,崇文门新世界商场的黄牛足有50人。而从今年开始,收卡黄牛一个个改行,现在黄牛只剩下不足30人。
王刚和张丽已经决定,做完今年的生意就改行。“我想回家开个小店儿,做点儿小生意。”张丽说。而老李则不想放弃手上还有的几个客户,想继续“观望”一阵子。但他今年过年并不打算回家,“还没赚几个钱,想看看过年还能不能多收一些卡。”
探访
问题1
分多次购卡躲避登记
2012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规范商业预付卡管理的意见》(简称“意见”)要求,对于购买记名商业预付卡和一次性购买1万元以上不记名商业预付卡的单位或个人,由发卡人进行实名登记。
记者探访发现,各超市都将这条规定贴出,但不同超市执行情况不同,甚至同一个超市的不同门店也说法不一。
家乐福方庄店的工作人员称,单位购买一万元以上的超市卡时,需要提供代理购买人的身份证、单位的营业执照等证件。记者提出未带单位证件后,该工作人员表示,可以一次购买低于1万元的,分多次购买。家乐福广渠门店和物美超市玉蜓桥店,均未提出单位证件要求。
问题2
购卡发票开“劳保用品”
“意见”还提出,“发卡人必须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开具发票”,“坚决依法查处发卡人在售卡环节出具虚假发票”等。
就此规定,物美超市的工作人员表示,公司规定开“办公用品”发票每天不能超过两千元。如果一定要开办公用品的发票,可以每天开一两千,“不同日期的,直到开够数额”。
记者现场观察发现,数位购卡的顾客都将发票开成了“劳保用品”。
家乐福方庄店的售卡柜台上放着一块说明牌,称在开具发票时可写成“办公用品、日用品、礼品”等。一名刚刚开完发票的顾客表示,自己是为公司购买,需要报销,因此发票抬头开成了“礼品”。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朱自洁 胡涵 本版摄影/新京报记者 王嘉宁 浦峰 摄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