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2月26日电 香港《明报》26日文章表示,对上一次执政,安倍在位仅一年仓皇下台,如今“追平”纪录之际,打破由他开始年年换首相的“魔咒”。但其相位难言高枕无忧,分析指,安倍未来将须在经济、政治和外交上“过三关”,不但关乎他能否完成理论上的三年任期,亦牵动过去一年处于寒冬的中日关系发展。
外交关:钓岛修宪围堵左右大局
安倍首关是“外交关”,这是对安倍长远政绩的重大考验。中日关系过去一年陷入正常化后新低点,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林泉忠向指出,当中一大因素,是安倍立场比前任更为强硬,在中日争端中完全不肯展现退让或转圜余地。他以钓岛争议为例,指民主党尚有更多协商意识,如前外相玄叶光一郎虽拒承认主权问题,却肯提出中日存在外交问题,是肯商量的态度,对比之下安倍则完全未提出过令中方稍易接受的讲法。
文章称,安倍在修宪问题上亦大做文章。国务院参事、中国人民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时殷弘接受本报访问时,批评安倍欲一步一步改变日本和平主义倾向,尝试创造舆论条件,令民众逐渐认同修宪。
岭南大学政治学系教授毕杰志(Brian Bridges)与林泉忠俱认为,安倍过去一年不断挑战和平宪法限制的底线,测试国内外水温。但林泉忠相信,因未能控制参众两院三分之二议席,安倍几不可能在任内强推修宪,最多只能遁“释宪”途径取得集体自卫权。
安倍上任一年以来频密外访,尤其是历史性在首年即访问全部东南亚国家,惹来外界质疑指他想围堵中国,尤其是中国设置东海防空识别区后,日本尝试将之与南海争议扣紧,更在随后与东盟特别峰会推动加入批判识别区的字眼,只是最终妥协改采“航空通行自由”的字眼。毕杰志认为,东京与北京争夺对东盟的影响力,主要基于经济原因。林泉忠则认为,对日本而言,能够确保东盟不在东海争议上扯日本后腿,已是达标。
政治关:保密法与“脱原发”
文章称,安倍面对的第二关是国内政治,他近期因强推保密法惹民愤,月初民望一度跌穿五成。毕杰志称,从短期角度看,保密法的确是“政治错误”,但若放眼中期的下次大选,则因民怨难以为继,除非引爆管治危机,否则难言有太大影响。
安倍在内政上另一重大考验是废核思潮。安倍主张重启国内核电站,以减少对进口化石燃料的依赖,与民意背驰。《日经新闻》最新民调颢示,对安倍政权“不予积极评价”的理由中,“重启核电”以逾五成高踞第一,高于“未感到经济复苏”和“上调消费税”。
经济关:消费税重大风险
“经济关”是安倍能否做满三年任期的最重要因素。经过廿载经济沉寂,日本社会对“安倍经济学”寄予厚望。毕杰志形容,安倍民望高企,最主要基于经济因素,其经济政策初有成效,改变民众负面情绪和观感。
希望归希望,林泉忠形容,安倍经济学成效主要见于股市屡创新高及不动产价格上升,惟民众如今热议对经济改善“有感无感”,这股潜在落差已为安倍敲响警钟。安倍早前决定维持明春上调消费税,令外界忧虑日本国民消费意欲会受重创,打断经济回暖走势,政府寄望商界员工以更大幅度加薪填补。林泉忠认为,大财团因在新政中受惠甚多,应会“畀面”安倍,惟中小企或难以做到。
展望:安倍经济学成关键
对比2006年首次执政,安倍今次上台的周年回顾无疑风光得多。不过“安倍经济学”成败将牵引他未来执政。林泉忠称,倘若日本经济因加税受挫,安倍能否捱到做满3年亦成疑问。
这对中日关系亦有影响,林泉忠称北京对安倍立场软化并不存寄望。中国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周永生早前亦指出,日本经济若出问题,削弱安倍民意基础,安倍或被迫软化对中国的强硬立场。
不过,也有专家持有相反看法,认为安倍一旦在经济层面失利,便会更为右倾,以巩固民族主义支持者的基本盘。更有分析认为,从小泉到安倍,日本右翼思想日益抬头,并且正在改变国民意识,即使日本首相换人,中日之间的鸿沟也难水消除。日本内阁上月发布的舆论调查便显示,80.7%受访者对中国没有亲近感,创下自1978年开始调查以来的新高。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