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疾控免疫规划中心主任医师王华庆近日透露,从2000年到2013年12月,我国接种乙肝疫苗后死亡的疑似异常反应病例已上报188例。但他同时强调说,188例疑似死亡病例中,最终确定为疫苗异常反应的18例,近年每年有四五例。据王华庆介绍,出现异常反应主要是过敏性休克、水肿等,这188例病例中,疫苗质量均属合格,接种过程无问题。
另据中国疾控免疫规划中心许涤沙等人2011年刊发在《中国疫苗和免疫》上的一篇论文显示,通过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和AEFI(疑似免疫接种不良事件监测系统),收集到了2005年~2009年乙肝疫苗不良反应个案为2836例,平均每年567件,报告发生率为16.17/100万。
12月25日下午,记者从美国疫苗信息中心官网检索获悉,从1982年至2012年3月,美国联邦疫苗不良事件报告系统共收到66654件乙肝疫苗不良反应报告,平均每年2222件。这些不良反应包括头痛、烦躁不安、脑部炎症等。此外,共有超过1500人在接种乙肝疫苗后死亡,包括被确认为患有猝死综合征的婴儿。但这份报告中没有注明有多少死亡案例属于疫苗异常反应。
同样来自美国疫苗信息中心的数字显示,从1991年至今,美国在23年中共有1259人注射乙肝疫苗后死亡,其中3岁以下孩子占61.1%。 181个国家接种:全球接种率目前已达83%
尽管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报告甚至致死案例,但美国疾控中心仍然建议所有婴儿在出生后12个小时至18个月内接种三针乙肝疫苗,防止来自母体的乙肝病毒感染。在美国,常规乙肝疫苗在1982年被推荐给美国成人和儿童接种,在1991年时普及到所有美国儿童。接种乙肝疫苗之后,从1990年至今,美国儿童和青少年的乙肝感染率下降了95%。
25日下午,记者还从世界卫生组织官网获悉,截至2012年年底,乙肝疫苗已经在全球181个国家接种,全球乙肝疫苗的接种率目前已达到83%,其中美国、欧洲国家已达到90%以上,而非洲国家则只有72%。
中国的乙肝疫苗接种率则从2000年的60%提高到目前的99%,和摩纳哥、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一样属于世界乙肝疫苗接种率最高的国家。处理方式国内是补偿,美国是赔偿
无论在医学界还是法律界,医疗事故的索赔都是一个难题,疫苗事故的索赔同样如此。这其中最大的难题在于鉴定疫苗和死亡之间的因果关系。而据媒体此前报道,中国每年至少有超过1000个孩子患上各种疫苗后遗症,或死或残。
那么,如何鉴定死亡和疫苗之间的关系呢?根据中国2008年底实施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办法》,如遇疑似异常反应,应由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组织专家进行调查诊断;有争议时,可向市级医学会申请进行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再有争议,可向省级医学会申请鉴定。
据统计,从实际情况上看,接种疫苗后出现异常反应80%以上被判定生病和疫苗无关。即使被鉴定为疫苗异常反应,根据卫生部“异常反应是疫苗本身固有特性引起的,是不可避免的;它既不是疫苗质量问题造成,也不是实施差错造成,各方均无过错”的定性,受害人没有索赔依据,便只能获得少许救济。
目前仅有的补偿依据出现在《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的规定中:“对因异常反应引起的严重损害者给予一次性补偿,具体补偿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属于一类疫苗引起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补偿费用由省级财政安排,属于二类疫苗引起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补偿费用由生产企业承担。 ”
在上海,《上海市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办法》的制定工作已经在2012年、2013年连续两年被上海市卫生局列入全年工作要点,但至今没有出台。据报道,由于受种者诉求标的不同,实际补偿结果差别很大,上海市2009年、2010年的数例脊髓灰质炎疫苗相关病例,得到补偿额最高66万元,最低仅10万元。
国际上,不少国家都对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进行专门立法。美国在1986年制定了《国家儿童疫苗损害法案》。根据这一法案,疫苗受害者需要在受害6个月后(或受害者死亡2年内),向联邦索赔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将组织专家进行鉴定,根据伤害程度的不同,疫苗受害者最高可以获得25万美元的赔偿。据《新闻晨报》报道 数字据世界卫生组织2013年统计,已有181个国家将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127个国家要求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占65%。
据中国疾控免疫规划中心主任医师王华庆介绍,2000年至今年12月,我国接种乙肝疫苗后死亡的疑似异常反应病例已上报188例。其中,最终确定为疫苗异常反应的18例,近年每年有四五例。出现的异常反应主要是过敏性休克、水肿等。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