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12月30日电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日上午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王世元,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高延利,国家统计局副局长张为民介绍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主要数据成果,并答记者问。
王世元:全国土地调查是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自1996年完成第一次全国土地调查十年间,土地利用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有的土地调查数据成果难以满足需要。2006年12月,国务院部署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并成立了12个部委局组成的领导小组。2007年7月,国务院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全面部署这项工作。历时三年,全面完成了调查任务。
一、二次调查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
二次调查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采用统一的土地利用分类国家标准,首次采用政府统一组织、地方实地调查、国家掌控质量的组织模式,首次采用覆盖全国遥感影像的调查底图,实现了图、数、实地一致,做到了全面、真实、准确。
这次调查全面查清了全国土地利用现状,掌握了各类土地资源底数。截止到2009年12月31日,全国耕地13538.5万公顷,园地1481.2万公顷、林地25395.0万公顷、草地28731.4万公顷,其他主要地类数据请详见《公报》。同时,建成了全国土地利用基础数据库;建立了土地变更调查新机制,实现了常态化土地利用变化监测;构建了国土资源管理“一张图”和综合监管平台。
二、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必须毫不动摇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必须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第一,全国耕地调查数据虽有所增加,但实有耕地还是那么多,必须继续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二次调查耕地数据比基于一次调查数据逐年变更到2009年的耕地数据多出1358.7万公顷(即我们常说的2亿亩),主要是由于调查标准、技术方法的改进和农村税费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使调查数据更加全面、客观、准确。
我国的粮棉油及其他农产品就是这些实有耕地生产的。同时,二次调查的相关数据反映,全国有564.9万公顷耕地位于东北、西北地区的林区、草原以及河流湖泊最高洪水位控制线范围内,还有431.4万公顷耕地位于25度以上陡坡,这996.3万公顷(将近1.5亿亩)耕地中,有相当部分需要根据国家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和耕地休养生息等安排逐步调整;
有相当数量耕地受到中、重度污染,大多不宜耕种;还有一定数量的耕地因开矿塌陷造成地表土层破坏、因地下水超采,已影响正常耕种。这样算下来,适宜稳定利用的耕地也就是1.2亿多公顷。
综上所述,我国人均耕地少、耕地质量总体不高、耕地后备资源不足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综合考虑现有耕地数量、质量和人口增长、发展用地需求等因素,耕地保护形势仍十分严峻。因此,必须始终坚持“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毫不动摇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确保我国实有耕地数量基本稳定。
第二,建设用地增加虽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但土地利用比较粗放,必须继续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二次调查数据显示,与一次调查相比,建设用地从2918.0万公顷增加到3500.0万公顷,增加了581.9万公顷。国家实施建设用地增量计划投放与鼓励存量盘活并重的调控措施,有力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用地需求。
同时,二次调查数据也反映出,建设用地增速较快,许多地方存在建设用地格局失衡、利用粗放、效率不高等问题,建设用地供需矛盾仍很突出。因此,必须坚定不移继续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控制投放增量土地,加大盘活存量土地,优化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和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第三,生态用地数据变化明显,生态承载问题日益突出,必须加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力度。二次调查数据显示,全国因草原退化、耕地开垦、建设占用等因素导致草地减少1066.7万公顷;具有生态涵养功能的滩涂、沼泽减少10.7%,冰川与积雪减少7.5%;局部地区盐碱地、沙地增加较多,生态承载问题比较突出。因此,建设美丽中国,必须进一步强化生态优先理念,完善生态修复制度,持续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
二次调查成果对于准确判断国情国力,客观分析土地资源承载能力、发展潜力和土地管理形势,科学制定国家相关规划和宏观经济决策,支撑资源管理和社会共享服务等,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二次调查成果公布后,在相关支农惠农政策上,不因地类的变化而改变。
原标题:我国可耕地为1.2亿多公顷耕地保护形势仍严峻
原文链接:https://news.youth.cn/gn/201312/t20131230_4460829.htm
稿源:中国青年网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